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2-11-22 21:52 被阅读0次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治人事天,莫若嗇。”老子提出“啬”的观念,以此来修德。

“啬”,是善行积德。

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也要领悟“啬”的原则。

“啬”就是“简”,不用机智权谋,因为那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用到最后只会害人害己。

做到了“啬”,就可以善行积德。

所谓积德,不是搞形象工程,强行改造自然,不是炫耀于民。而是清静无为,不打击,不占据,不挥霍,不与民争利。

炫耀名利、权势,追逐感官与欲望的满足,只会道德败坏,举国遭殃。

老子讲“治人事天”的道理,也讲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认为,只要能够做到啬,就能抓住治人事天的根本。

说到底是俭啬之道,这是老子所说的三宝之一。俭啬就是爱惜自身,收敛精神,积聚实力,以立于不败之地。遵

循自然之理。在“治人事天”上做到了“深根固柢”,自然可以“长生久视”。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不争”和“无欲无求”,为了帮助人们克制私欲,老子提出了啬的观念。

继续第六十章“其鬼不神”: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

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莅:立,这里引申为治理。不神:不起作用,不灵验,作怪。

用道治理天下,鬼也不能作怪了。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但鬼不作怪,而且神也伤不了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不但神不伤人,圣人也伤不了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人了,于是天下守德安定。

或可理解为“不妨碍”。

鬼神和圣人都不妨碍人了,于是天下也就守德安定了。

本章论述治国之道,重点阐述了清静无为,两不相伤的道理。老子认为,治国之道在于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而不是政令繁苛,压榨盘剥,扰民害民。

以道治国,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安享太平。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喻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虐政害民,灾祸就要来临。

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而且都有自治能力,无需我们操心太多,管制太多,否则,反而乱了其生长发展的秩序和规律,那就是背道而驰,自然不能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kv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