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澧之谣

一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夜深月明时。”这首《竹枝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借古代神话中湘妃的哀怨,来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端被贬的怨愤之情所作的诗歌。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艺术境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寂寞的苦境,幽咽的怨情。
唐朝另一位诗人贾岛曾说:“寂寞在潇湘”。令我想不到的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湖南,在中国古代文人画士的心里,竟是这样一处所在。
直到翻开《生命清供》第十篇——《潇湘八景》,我才知道三湘四水的清波,竟能孕育出清明、高远、宁静、幽深的东方艺术精神。
二
“寂寞在潇湘。”
湖湘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最能引发文人幽咽寂寞诗情的地方。长江之南,岭南以北,罗霄之西,武陵以东,湘资沅澧从西南两个方向汇入烟波浩渺的洞庭,层峦叠嶂,江水潺湲,相对于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中原来说,偏僻的湖湘地带让流落到此的落魄士子心生寂寞,灵秀的山山水水让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萌发了诗情。
潇湘,就是这样一方圣地,激荡着历代文人幽愤的情怀,提升了中国诗画的艺术境界。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这是楚国大夫屈原在汨罗江畔的悲号。
“国其莫知我兮,独壹郁其谁语?凤飘飘其高逝兮,故自引而远去。”这是汉代文豪贾谊在湘江之滨的悲叹。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这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城头的怨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的呐喊。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宋代名士秦少游在郴州旅舍的唏嘘。
多少文人将脚印留在了湖湘大地上,也许,他们是带着满心的幽怨而来的,但当他们置身于这片钟灵毓秀,神奇幽静的山水之间时,他们无一不被这诗画一般的圣境所感染,他们或是将生命留在这片山水之中,或是将情趣寄托在这片灵动之地,身处这样一片奇山异水之中,唯有诗歌才能倾吐心中的幽怨,才能让灵魂走向安定高远。
三
苏轼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他是要告诉我们,诗歌与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而言,与诗歌一样,它们都是通过意向的撷取,画面的构造,意境的创设,来抒写心中的情致。古人有言“画是无声句,诗是有声画。”
由“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八幅美景组成的“潇湘八景”,作为一个饱含着深厚内涵的东方艺术母题,几孕育了影响后世的传世画作,也孕育了流传千年的绝妙诗篇。
自五代以来,无数的文人以“潇湘八景”为母题,创作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名画,例如北宋的画士宋迪,南宋的画僧法常,他们的“潇湘八景”不仅对中国的山水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成为了日本绘画、建筑、园林、戏剧等多方面模仿的模板。
而以“潇湘八景”为母题的诗歌,要数“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和北宋诗僧惠洪的作品更为著名。我这里仅以米芾的作品为例,简要摘录。
“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昏近觉摇。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扫。”这首诗说的就是“山市晴岚”的画面,取材于长沙与湘潭交界的昭山山麓,意在营造一种恬淡悠然之境。
“汉江游女石榴裙,一道菱歌两岸闻。贾客归帆休怅望,闺中红粉正思君。”这首诗说的是“远浦归帆”的画面,取材于湘阴县城的江边,意在表达回归生命故乡的咏叹。
“阵断衡阳暂此回,清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征徼,又被孤城画角催。”这首诗说的是“平沙落雁”的画面,取材于衡阳市的回雁峰,意在营造清明开阔的意境。
“大王长啸起雄风,又逐行云入梦中。想象瑶台环佩湿,令人肠断楚江东。”这首诗说的是“潇湘夜雨”的画面,取材于永州城东潇水与湘水汇合处,意在表达游子的哀怨与期待。
“绝顶高僧未易逢,禅林常被白云封。残钟已罢廖天远,杖锡时过紫盖峰。”这首诗说的是“烟寺晚钟”的画面,取材于衡山县北清凉寺,意在营造幽深神秘之境。
“晒网柴门返照景,桃花流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作赋人。”这首诗说的是“渔村夕照”的画面,取材于桃源县桃花源对岸的白鳞洲,意在营造祥和安宁的意境。
“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黯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皓然。”这首诗说的是“江天暮雪”的画面,取材于长沙橘子洲头,意在营造清绝纯净的净界。
“李白曾携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骑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这首诗说的是“洞庭秋月”的画面,取材于洞庭湖畔岳阳楼,意在营造清明透澈的意境。
八幅图,八首诗。驻足画前,仿佛有涤荡心胸的诗句在耳边回响;低吟诗篇,仿佛有熨帖情怀的画面在眼前浮现。
“潇湘八景”将人们带入充满禅意的清净、明澈的世界。
四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道:“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湖湘之地作为中国古代流亡落魄之士的发配贬谪之地,其风貌神韵与热闹繁华的中原地带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没有汲汲于名利的缙绅大夫,有的是淳朴简单的山民渔夫;这里没有巍峨高大的宫殿楼阁,有的是灵秀幽静青山绿水;这里没有高朋满座的觥筹交错,有的是独钓寒江的寂寞孤高。
迁谪之士彳亍于这片荒蛮之地,内心油然而生的是寂寞幽咽的情绪,当这种情绪郁积在胸中时,他们急需要排遣释放。而这片山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宁静的境地,让他们在对山水的思索中倾吐心中的块垒,而逐渐趋于平静。
寂寞,是滋生诗情肥沃的土壤;山水,是参悟生命绝佳的篇章。
“晴岚”、“归帆”、“落雁”、“夜雨”,他们是寂寞的;“晚钟”、“夕照”、“暮雪”、“秋月”,他们也是寂寞的。它们的寂寞唤醒了文人内心激越的思索,它们的寂寞抚平了文人内心坎坷的伤痕。
此刻,我在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异乡,寂寞的情绪如浩瀚的洞庭湖水,汹涌澎拜!
网友评论
霜鬓明朝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