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思想上
作为一个母亲,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在用固定型思维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对于孩子表扬只注重肯定结果,没有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如何让孩子能真正从事情本身中得到锻炼成长。
那作为成长型思维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对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更多的是从事情本身去引导和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帮助其他小朋友,具备固定型思维的父母会说孩子你真棒;具备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则会说:孩子,妈妈看到你帮助小朋友拿水杯的行为非常开心,你这样的品质是乐于助人,妈妈能看到你在乐于助人这件事情上也非常的开心,被你帮助的小朋友也会很感谢你。
如果用固定型思维给孩子的引导是孩子会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而去做事,用成长型思维引导则会告诉孩子他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当孩子明白做事本身的意义并且知道这件事情是社会倡导的便会主动自发去做乐于助人的事。
二、 行为上
1、 接受
每个人都会有固定型思维,当他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必惧怕,只要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就好。在接受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自己的感受并且理解照顾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的时候,我们会有不开心会想发脾气,会想用固定型思维语言去责骂孩子。这都是正常的情绪,一定要接受。
2、 观察
当固定型思维来临的时候,我们要观察自己的感受。
比如:每一次我是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时候心中就想责骂孩子。
3、命名
当每一次自己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光接受他观察他还不够,这个时候还需要给他取个名字,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又要来了。
比如:我看到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正准备用固定型思维来责骂孩子的时候,我会给这种思维模式取个名字叫:野马(寓意心中的有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不听使唤了)。
4、教育
固定型思维并不可怕,他的到来是受我们与生俱来的安全感驱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想的是如何突破自己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转变,所以想要出一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
比如:与孩子沟通乱丢玩具的后果,以及跟孩子一起来想办法商定出玩玩具的时间和玩具的回收地点,并且和孩子约定以后不再出现乱丢玩具的现象。
延伸知识点:
持续行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思维模式,随时随地自如地切换一定需要持续行动的力量和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