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大多都知道岐山臊子面,却忘记了岐山西伯侯。
西伯侯姓姬,名昌,是周王朝的奠基者,他是一条汉子,是一位有志青年,更是一个幸运儿,而且还有一位好爷爷。
在上天眷顾下,小昌勤奋努力刻苦用心,每日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他没有活成鸡娃,而是成了一代开明郡主,为周朝奠定了基础。
约前1152年的一个寒冬腊月天,渭河北岸千山山脉忽然冰水溶解,万物复苏,彩云挂满天空。天气不冷更利于早起,人上了年纪更不愿意睡懒觉,满头华发的老头一大早便出门遛弯晨练,刚一开大门就看见,门前已排起了蜿蜒的长龙,两队乞丐齐刷刷的站在门口。
亶父莫名问道:尔等这是为啥而来?今日并非是施斋日啊,还是快快请回吧。
站在前面的一位细高个,先是两手抿了抿头发,而后双手合拢面带春光说道:
禀告大王,我等并非前来讨饭,是前来府上贺喜的。
亶父:奥?我家何喜之有啊?
另一位排头乞丐,面色圆润,方脸大眼,看不出一丝穷苦样,微笑说:请大王静候佳音。
不时一会,天空的飞鸟发出妙语连珠,清脆悦耳的叫声。
难不成让我一早听鸟叫乎?亶公疑问道,
两队乞丐起声大喊:你听,你在听……
此时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从后院传来,如同天籁之音触动心弦,那是生命的韵律,那将是家族的希望。
那一声哭响仿佛叫醒了沉睡的大地,宛如那山间的潺潺流水的溪流。
有节奏规律的哭声重复循环着,年过大半百的亶公老泪纵横,如今快入黄土之人,终于有了孙子,后世兴旺指日可待也。
此时众人扑通跪在亶公的脚下,恭喜亶公,贺喜亶公。
天空中飞鸟各异,其中成列兵方阵,带头的是一赤色朱雀,呼扇着翅膀,嘴里衔着一个红布条飞到了亶公面前,挺直站立,把布条放在亶了公手中,啊……啊……啊的三声便飞向天空不见。
亶公打开布条看到:姬氏婴,能昌盛,兴邦有道,安能传。
亶公连忙跑回后院,从接生婆的手里结果婴儿,连忙亲了一口,转头对三儿季历说:我孙以后取名为昌,历儿从今天开始你便要开始做好学前教育,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老姬家的未来。
季历连忙说道:我与妻太任一定会细心辅导,明日便给他听启蒙教育。
就此亶公的大儿泰伯二儿仲雍,同时喜上眉梢,连声附和道:我等也会勤力辅导,尽心尽力。
资源倾斜向来重要,姬昌的教育更是举全国之力,周族上下精心安排。至从姬昌出生那一刻,亶公早就有打算,想要传位给季历,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让姬昌再继位。
亶公虽为一国之君,但也不能乱了纲常破了规矩,前面还有大儿二儿,贸然传位给老三,那岂不是满城风言风语,更不利于团结。
每想到这一点就咽不下饭没有胃口,看见太伯与仲雍总是心里有丝愧疚。但他笃定姬昌肯定会把周族兴旺一统天下。所以只要是笃定正确的是,硬着头皮也要上。
有良知人就是这个样子,心里藏不住事,仅仅是有了想法,就开始坐立不安。
另一边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姬昌接受了全面而系统的训练,一天课程满满。不仅习武弄枪耍棒,还学习排兵布阵及整治谋略,课间还不忘兼顾礼乐知识,不仅如此晚上回家,姬昌的母亲还培养他商周两朝文化,让他了解各地习俗及认知观念。
日子一天天过去,泰伯与仲雍终于开了窍,看出了父王的心思,老大泰伯一早便备好了马车,起得比他父王还早,早早便在门口晃悠。
檀公出门便看见泰伯,便问道:汝儿今日要与我一起晨练乎?
泰伯:不,父王,我是前来告别乎,感激父王养育之恩。
我今日将要前往吴地,听说那里未来水产丰富,以后可以养鸭子,还能抓螃蟹与小龙虾,到时中秋将至我一定给父亲发几盒尝一下。
亶公: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如果只想吃吃喝喝?
那也是一种活法,走吧,最好别回来。
门缝里有一双眼睛看着这对背影,他不是别人,正是老二仲雍。
仲雍一看时机成熟,便推门而出说道:此等好事,大哥为何不叫上二弟。
你又是不知道打小,我就会烹饪美食,小龙虾这种东西,如不深层加工,直接嗦那肯定会得疟疾不可。而我会清蒸、红烧、麻辣、香甜、蒜蓉、老干妈各种口味样样精通。
檀公与泰伯两眼放光同时咽了一下吐沫,说道:必须叫上你。
说时迟那时快,两架马车家眷若干,不到晌午便已跑出麟游县,只留一阵尘土飞扬与一佝偻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