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月3日,带孩子去电影院看了《夺冠》,演的是英雄的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让我感受很深,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
对孩子们来说,首先是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在校园里远离国家的战争与冲突,爱国似乎很遥远,但荧幕上竞争激烈的国家比赛场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心。女排姑娘们为国家而拼搏的精神,自然更能深入人心。
其次,顽强的意志教育。在刻苦的训练中,队员带伤训练,倒在地上又一次一次起来扑球,咬牙坚持的表情。对孩子的触动很深,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坚持的时候,肯定会想起这样的场景,汲取力量。
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肯定比我们大人单纯的说教要强,这就是电影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对我们大人的教育方法来说,我的感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郎平对队员们说: 排球不是你们生命的全部,该恋爱恋爱去! 这很大胆,看似颠覆了我们的常规一一好像把什么东西干好就要全身心的付出。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常规就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有放松调节才能积蓄爆发更大的力量。
我们总是看不得孩子们娱乐玩耍,所以孩子们累坏了,对学习早早厌烦了。
2,在大赛之前,郎平对队员们说: 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子我们担,你们放手比赛!她担负着重振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重担和压力,但是她没有把种压力传递给队员,没有说你们要为国争光如果输了有什么恶果之类的话,所以女排姑娘们能够放手去比赛淘汱实力比她们强大的巴西队。她还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这一代人)的缺憾,我们去弥补。
我们总是想把自己人生的缺憾在孩子身上弥补,给他们制定他们并不喜欢的很伟大的目标,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这是有些孩子轻生的重要原因,生命不堪重负,先不要埋怨孩子不珍惜生命、不珍惜亲情。
3,“你不要做我郎平,你做好你自己!"这是郎平对朱婷说的话,这个腼腆的农村姑娘缺乏自信,在郎平这样的鼓励下,小宇宙终于爆发,成为地球上最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复制自己,结果如何?孩子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他要做的就是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的人生。
4,你们真爱排球吗?郎平认真问队员。允许几名并不真心喜欢排球的主力队员离开球队,一时间舆论大哗。但真正喜欢的人留了下来,最终夺冠,再创辉煌。
并不真心喜欢的人为什么还要干着?为了外在的虚荣与利益。
这和我们很多家长何其像似,我们让孩子报各种特长班,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 看我的孩子多厉害!会如何如何?赢得了什么奖?认真想过:孩子快乐吗?能走远吗?能最终攀上巅峰吗?肯定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