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1997,这正式开启我校园生活的年代。
1997是我上学前班的那一年。那时我们下乡还没有幼儿园。懵懂无知的我牵着妈妈的手,走进我一直称之为快乐乐园的地方。
小学外头是两扇大铁门,上课时大门紧闭,两道锁锁着。可这两道锁能关住我们这一批像野猴一样的孩子们吗?
那时候的下乡孩子爬树,上山,田野,草垛...无不撒野。对区区几道门根本放在眼里的,虽我们进化成直立行走的人类,但攀爬这手艺,会在一群使不完力气的孩子们这里,发挥地淋漓尽致。
不时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翻门,翻墙出去就为摘几个果子或者在外撒野。学校没得办法,请一位看门大爷,和几个老师轮流巡逻。
进大门映入眼帘的类似一个四合院的样式,只是最左边把瓦片房改成二层楼的楼房。中间凸的部位是“大操场”,操场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坛。这花坛一年四季不见花,都是野蛮横生的野草。
大门的最右侧是学前班,只有一个班级。往左数,依次是一年级2个班,2年级2个班,3年级2个班,这4个年级都在瓦片房这边上课,教室的陈列正好形成一个倒“7”。四,五,六年级都在楼房那边。教学楼房子整体是一个凹型,与操场凸正好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教学楼房旁边是一户人家,与这所学校组建在一起了。这户人家真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家里头开小卖部。他们专门开了一扇窗,当小卖部交易出口。
当然学校是有条件的,在我们上课时,这交易口是用木板档住的,下课时才允许把木板放平打开。后来学校自己在这户人家旁开了一家学校内部小店。(这是后来的事)我和小店的“缘分”不深,因为那时的我,根本就没有零花钱这一说。
楼房和瓦房中间是有过道,往楼房后面再走50多米,是两间平顶房,分男左女右两个厕所。
我一直很抗拒在那时代上厕所,我们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外头的是茅厕,里面挖一个大洞放一个缸,在缸上面再搭一个木头横架在上面。学校里的厕所是一排砖头堆砌的矮坐,再钉上一大块木板,我们就坐上面排解。(坐上去大概有35-50cm高)。可学校里的厕所坑堆积的屎尿不比外头茅厕少。
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坑里的蛆每天都在坑壁上赛跑。我们既要克服掉下茅坑的困境,(对于学前班的6,7岁小朋友,坐上去还要跌起脚才行。)又要提防蛆挪到屁股上。
上一趟厕所真的太不容易了。还好那时没有那么讲究要带水杯,都是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吃喝上几口水。(也许学校是有提供水的,只是我忘了也说不准。但印象里我在小学老的学校里几乎没喝过水。)在那时想着渴着总比上那厕所强。
操场是小学里的快乐源泉。
操场是泥土路,坑坑洼洼不怎么平整。春天到了还会长些许小草,不等它茁壮成长,就被我们一人脚“铲平”。
操场是我们这一帮孩子愉快玩耍根据地,下课铃一响,我们就像一群快乐的飞燕,用轻快的脚步飞奔到操场上。跳橡皮筋的几堆人,打四角包几堆人,打弹珠的几堆人,玩木头人,捉迷藏,扔沙包,斗脚的...各个玩得不亦乐乎,整个操场充满儿童欢声笑语,忘乎所以的在那嬉戏打闹。
这时候的铃声就没有下课铃声显得动听悦耳,更像早上可恶的闹钟,想一脚把它踹飞,咬碎,用炸药包炸飞这个不懂事的铃。无可奈何各个又像被驱赶着的一群鸭子,各回各“窝”。
校园角落里都各有玄机,有同学们偷偷种下的小树苗,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友谊;或许有被遗忘的篮球,记录着曾经的热血与汗水...
每天我们这帮好奇宝宝,每天除了学习,就把时光留给我们同学直接友好玩耍。在这校园里快快乐乐地肆意穿梭,我们还可以在小小沙坑里也能玩出别出心裁的花样,任何事物在我们手中都可以成为玩具。
这是我充满回忆的地方,里面的一草一木,桌椅瓦片,一个个的笑脸,一段段记忆...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