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写作经验交流想法成长励志
14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6深度阅读

14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6深度阅读

作者: 书dan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1:16 被阅读23次

写在前面

今天写有关“深度阅读”的文章,具体涉及“深度阅读的作用”、“如何深度阅读”等相关内容,下图是文章目录图↓

01总领

①从普朗克的故事说起

a、起因

在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普朗克,拿着他的研究成果在欧洲到处做演讲。给他开车的司机因为长时间听演讲的缘故,已经将演讲内容记得熟烂,司机于是就对普朗克提议说,让他试试,普朗克答应了。在会场上,司机果然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演讲。

PS:

百度百科→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普朗克因发现能量量子化,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b、有趣的转折

某回演讲中,台下有一个教授,举手向普朗克的司机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怕穿帮,于是飙了一次演技,并说:“这么小儿科的问题,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吧……”

②小六的解释

小六认为知识有两种形态,一个是浅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内容结构;另一个是深知识,主要涉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在普朗克的故事中,司机虽然听了很多次演讲,能把一些概念、理论进行简单地转述,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他便会支支吾吾,不得不让普朗克站出来救场。事实上,司机对物理学的知识是浅层次的,与之相比的是普朗特的深层知识,他知道该如何分析、解决问题。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假设将类似的情境搬到阅读领域中,也是类似的道理。比如我们看了很多书,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但是在遇到具体的现实问题时,我们有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忘记了自己学过的那么多技巧。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得掌握“深度阅读”的能力,接下来就来说说具体的思路与技巧。


02好奇心的重要性

①好奇心与大象

a、好奇心是动力源泉

好奇心是一切开始的源头,它对于“深度阅读”极为重要,试想,啃一本几百页的书籍,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兴趣和动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b、好奇心的比喻

好奇心就像是一根火柴,能够点燃我们体内的求知欲望,点燃的那一刻,我们就会热血沸腾。

c、大象的状态

根据之前在“01阅读的大脑”中提到的“象与骑象人”概念,当我们要判断,到底哪些东西值得进行深度阅读的时候,“大象”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不错的判断依据。

即,我们在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虽然对其似懂非懂,但是很有意愿继续深挖下去,这背后其实是“大象”在做助推。那么如何让“大象”兴奋,具体还可以参考“01阅读的大脑”中提到的相关方法,这里放个传送门↓

03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1阅读的大脑B

②咦?啊?哦?

什么是“咦?啊?哦?”小六的解释是这样的:

咦?这个地方有我不懂的(但是接得住)

啊?这颠覆我之前的观点啊(走出舒适区)

哦?这个有点奇怪,值得我挖掘一下(好奇心)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妨也听听自己内心的这种声音,这能很好地觉知自己当下的心境。比如,好奇就乘热打铁,如果感觉自己不太行,就尝试降低阅读难度。

③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好奇?

a、和知识储备有关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知识边界之后,我们就会不断地去尝试拓展边界,而边界拓展得越多,更多未知的事物便呈现出来,从概率上看,感到好奇的可能性也随之越大。

简单来说,知识储备量就像是一个平面中的圆,半径越大,其面积、圆周也就越大,圆周所接触到的“未知”区域也就越大。在巨大的“未知”区域里,出于人对新鲜事物的本能渴求,我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b、和认知、思维方式有关

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排序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商店老板卖货,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会关注“供给与需求”,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会关注“顾客的比价心理”。

另外,有些介绍思维的书籍,如讲述“设计思维”的书,就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好奇心,因为这与我们日常认知大不相同,但又很有吸引力,当我们掌握了“设计思维”之后,也许还会用“设计思维”去看待事物,进而激发出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c、和自己的心态有关

如果我们有空杯心态,喜欢用一种小孩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那么便可能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

d、和自己的视角有关

如果我们经常换位思考,善于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将会很容易地对熟悉的事物产生额外的好奇心。


03深度阅读的五力模型,前四个力

①理解力

如何锻炼自己的理解力?可以用费曼学习法,该学习法可以让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在转述的过程中,这个概念也变得更通俗易懂,帮助了他人也帮助了自己。

②系统力

a、什么是系统力?

系统力就是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的时候,主动尝试去搭建该知识背后所一连串的知识体系,甚至是找到该知识的源头。

b、知识体系的搭建,四大来源

→课程

如,一些网络课程的课程表,就相当于是完善的知识体系。

如,一些牛人的线下分享课,PPT上可能会有ta搭建的知识体系。

得到app 《刘润5分钟商学院·基础》

→书本

如,书本的目录。

→生活

如,注重日常的观察与收集,也许自己的微信学习圈子里,隔几天就有大佬,通过1、2、3的逻辑叙述方式,把他的一些体系化知识分享给我们,或者展现一些独特的问题思考角度。

→从经验中来

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一砖一瓦”的堆砌与反思,最终就能搭建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c、溯源,追溯知识的源头

当我们学了某个概念,并且对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于是就会想着对其进行深度的解读、学习。此时,我们便可以探寻该概念背后的理论、原理或者底层规律。具体追溯的方向和层次可以参考下图↓

③模仿力

a、小六的观点

深度阅读的模仿力,是非常厉害的,当我们对某一本书产生兴趣,对某一部电影产生兴趣,甚至是对某一个节目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试图去研究一下,“作品”背后的套路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尝试找到表象背后的本质,比如“呈现方式、内在结构和实操步骤”等等。

b、例子

→节目呈现、演说方面

如,老梁是怎么在《梁知》上,通过30分钟就把一个概念讲透的?

如,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是如何进行演讲的?

当我们分析清楚,他们的演说流程以及背后的逻辑之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模仿。

→写作、写书方面

如,看了一篇公众号,我们觉得ta写得很不错,然后思考:ta是怎么写出来?开头如何?中间怎么写?收尾怎么收?

如,看了一本书,觉得其整体结构搭建很不错,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搭建的?我们可以如何学习借鉴?

④行动力

a、对行动力的认识

我们得知道,从知识到能力,要经过5个阶段:

→用的时候想不到

→事后诸葛亮(后知后觉)

→事中有启发

→事前会想起(记忆线索刺激)

→不思量自难忘(潜意识,已形成条件反射)

每个人都希望达到最后一个阶段,但这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而这个长期的过程也往往伴随着枯燥与自我怀疑,只有少数人能坚持下来,也正是如此,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站在高处的大师。

b、行动(刻意练习)的两种方式

→对标学习

看谁能做到?谁能帮我验证这个知识?

如,对于主题阅读,小六以及很多洋葱学员都能做到。

如,自己想要学习如何高效拜访客户,看看销售主管是怎么做的,并积极请教。

→举一反三

我还可以用在哪里?(一般找3个以上的例子)

如,学习了《影响力》中提到的“权威”概念,马上联想到自己经常被一些所谓的“专家说”软文所欺骗,而没有真正去调查清楚,这个所谓的专家是否属实。

如,当我们了解了“说服金字塔”中的三层次,即“利益、逻辑、情绪”,马上将其套用到日常的“商家卖货情境”、“海报宣传情境”中来。


04深度阅读的五力模型,创造力

①五星图

五星图就是五力模型中“创造力”的5个分支,具体解释如下:

a、加,组合→增加一个元素呢?合并,附加,链接?

b、减,消除→专注一些,少做一些,如何省略?如何删除某些元素?

c、乘,改变→替换里面的某一个部分呢?

d、除,反向→反过来呢?如何把缺点变成优点?

e、等于,迁移,借用→跨界模仿?

②加,组合

a、含义

相当于把各种分散的概念卡片,连成一张概念网。

b、例子

如,小六整理卡片的时候,会主动地抽取其中两张,看看它们之间能不能产生链接,或者自我追问“当我拿到这张概念卡片的时候,我还能想起哪些概念卡片?”

③减,消除

a、含义

在一些我们制作的流程类概念卡片中,流程本身会有一些不重要的节点、步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简化、删除。

b、例子

如,在“布鲁姆知识分类”这个概念卡片里,假设我们对“元知识”理解不深,并且觉得,这“元知识”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那么可以在制作概念卡片的时候,把“元知识”给删除掉。

④乘,改变

a、定义

“乘”就是改变某一个理论、概念的部分表述。

PS:

小六温馨提醒,“乘,改变”是五星图中比较难的环节,因为这要求我们对整个流程有熟悉的认识,因为只有熟悉了,才能去做比较好的改变、替换。

b、例子

如,小六在读《思考,快与慢》的时候,学到了“系统1和系统2”这对概念,但是觉得太过复杂,于是就用《象与骑象人》中提到的“大象、骑象人”概念做替换。

⑤除,反向

“除,反向”的意思是,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概念。

如,“习得性无助”本身是一种负面的概念,小六就将其变成了“习得性成功”。

⑥等于,迁移

a、例子1

小六去学画画,学到了一些方法之后,就可以将这类技巧用来阅读、学习。

b、例子2

在网络游戏中,有各类勋章收集系统,现在手机app上也都开始运用这一设计了,比如得到app,这就是一种迁移。

c、例子3

采铜老师在《精进》一书中,将物理学中的“半衰期”概念,放到了知识领域,并解释说每个知识、信息其实都是有一个效用消退的周期的,有的可能仅仅1周,有的可能长达十年之久。

来自百度百科

05其他

小六的课程设计心得

→关于阅读五力模型,这其实也不是小六拍脑袋凭空想出来的,本质上,他参考的是“布鲁姆知识分类和深度”表格。

→知识的认知过程,总共分成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而本课程“深度阅读”不过是在前者基础上,做了“加减乘除等于”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洋葱阅读课》课程设计本身是很科学的,简单的技巧分享背后,其实都是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在做支撑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内容,感谢你的阅读。本篇文章是《洋葱阅读课》系列笔记的最后一篇,我在这里顺便放个总体的目录,供你参考。另外,我也非常希望这14篇文章能够启发、帮助到你,哪怕只有一点点~

相关文章

  • 14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6深度阅读

    写在前面 今天写有关“深度阅读”的文章,具体涉及“深度阅读的作用”、“如何深度阅读”等相关内容,下图是文章目录图↓...

  • 20190223苏漫行动日志-Day41

    1.学习 1-1 洋葱阅读课L5复习-深度阅读 1-2 天赋优势课L4复习-关于九型人格 根据测试结果8号最高,而...

  • 06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2碎片化阅读A

    写在前面 今天开始新的课程内容——碎片化阅读,下面是具体的大目录+本文章的小目录: 01小六是如何进行碎片化阅读的...

  • 洋葱阅读法

    71/100 【书名】:《洋葱阅读法》 【作者】:彭小六 【我的感受】: 因为明天开始第8期洋葱阅读课,今天再看一...

  • 表白“洋葱阅读课”

    一.相识 在微博上一直都有关注很多的读书博主。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行动派,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觉得开展的课程...

  • 2018-04-23 碎片化阅读

    洋葱阅读课-碎片化阅读学习笔记 碎片化学习的本质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选择性的收集概念。所以碎片化学习的四个核心:选择...

  • 第一本阅读入门书籍

    首次阅读《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 洋葱阅读法:阅读的基础课。 ...

  • #阅读1/100天#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

    今天我要介绍的书籍是彭小六的新作《洋葱阅读法》。 提到彭小六,很多人都会想起“简书一哥”、“洋葱阅读课”、“阅读达...

  • 2018-12-30

    洋葱阅读法笔记 第六章 掘金匠人:深度阅读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提升理解,可以知行合一 哪些内容需要做深度阅读 专...

  • 20190224苏漫行动日志-Day42

    1.学习 1-1 洋葱阅读课L6复习-阅读知识库 虽然大多数知识和信息都在印象笔记中管理,但是总会有些重要的资料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网课《洋葱阅读课》笔记-06深度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te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