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五点多醒来了,打豆浆,蒸烧麦饺子,内心还是很清醒。昨晚睡得比较晚,因为聊天,也是因为兴奋,其实要学会看淡,淡然看待一切,那么一切要顺其自然。
今天开会我听得很认真,除了看视频中途早餐喝了豆浆,尿急的上厕所了,笔记也走得很详尽,把罗校长关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深入话题,实践于感受得特别到位,这是真正的文化内化于心,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里面提的很好,首先是老师的身教,要让学生不要做低头族,首先教师自己走路就不能用手机,要接听电话就找个凳子坐着。这与我们教孩子也是一样的,我让孩子不玩手机,自己却偷偷看小甜文,娃每次训斥,妈你让我别玩手机自己又偷偷看,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我就做什么样的妈妈。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努力去做一个宽容的妈妈、上进的妈妈,负责的妈妈,努力的妈妈。
笑笑最近语言特别不友好,其实也是累积听了我们这么多不友好的言辞来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办,我们先把自己的言语说好,相信我,会越来越好,加油!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 师资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良知为本。我们已经觉醒,正在向教育的A I等前沿技术进发,这是可喜之处。但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稳固的基础是什 么?如何确保学校安全和进步?如何让教师摆脱面对学生 的胶着和痛苦?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尤其是教师的内心 驱动从何而来?
人,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解决之道,英德华粤艺校罗 敏给平江的 160 多名教师上了一场很好的指导课,从行政管 理、师德师风、德育组织、教学管理和改革、对口升学、家 校协同育人,到教工人文关怀等,每一个点,都为我们去思 考和解决当前学校的痛点问题带来了启迪,为职业教育的破 局树立了榜样。学校的基础工程和破局之道都聚焦在师资、师德和良知。 面对存在的危机,我们现在不觉醒,总有一天会觉醒;我们 现在不去干,总有一天会逼着我们干!反思、学习、践行和感悟,紧迫感是何其重要!共勉!
敏校长的这段视频,一针见血地道出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群体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在管理学生的痛苦中煎熬,苦思良策却又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在教书育人的术和道上,我们口号喊得响亮,却在实施中曲高和寡,或者寂静无声,和学生接不上地气。即便关爱学生行动,更多的是文件和形式,而师生互相影响的内驱力,彼此之间难有着力点,鲜具借力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成天喊着要学生学习,而真正能提高我们教育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一学习,部分同志扪心自问:今天你学了吗?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阻力为什么那么大?因为从上世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已经开始淡出日常生活,除了民间教子时的口口相传,难见踪迹。部分新生代现在暴露出来的自我、冷漠、躺平、拒婚、拒育,抑郁症高发,甚至自杀等等问题,现在习惯归咎于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而所有问题的根源是精神和认知的问题。平江老总的上市公司德生科技“文以化技”,员工信奉和遵循《弟子规》,工作投入,幸福,在职期间全公司没有一例离婚者,这足以说明问题。
“谁学习,谁受益。”诚不欺也!
不学,就会无“术”,已经有学校,有公司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想改变当前校园管理学生的焦虑和痛苦的漫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教者唯有自省,自悟,和自渡。解开行动和思想的桎梏,悦纳优秀传统文化,把生活作一次“断舍离”的清理,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拿出一点自信行动。
家和,万事可兴矣!不学习,工作不积善德,与人不存善念,待人鲜有善行,改变了不了学校和工作状态,自己痛苦,连累孩子和家人,此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总书记引用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