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子罕篇(12)|孔子说不必追求虚名浮益,要实事求是

《论语》子罕篇(12)|孔子说不必追求虚名浮益,要实事求是

作者: 晓丽优雅 | 来源:发表于2025-05-01 05:11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

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做家臣,准备办理丧事。过了一段时间,病渐渐好了,孔子说:“仲由这种行为是欺骗呀!我没家臣变为有家臣来治丧。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我与其在家臣料理下死去,还不如在你们学生料理下死去!我纵使不用(大夫规格的)风光大葬,我还会死在路边,没人来葬我吗?”

[解读]

疾病——病重。古时小病称疾,大病称病。

子路——仲由,字子路,鲁国人,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一。以忠厚正直,力大勇武著称。

病间:指病情减轻。

臣——家臣。依周礼,大夫级别的人病重将死时,由家臣组织治丧处,晚年孔子已不是大夫,不能以家臣名义组织治丧处。

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死于道路乎——字面意思为死在道路,隐含意思指死后无人安葬。

本章通篇没有提到孔子的独子孔鲤,由此推断,此事当发生在孔鲤病逝以后,子路身死之前,即发生在鲁哀公十一年至十五年间(公元前484-公元前480),也即孔子68至72岁之间。

子路这次逾礼组建治丧处,无非是想风光大葬老师,这是师生情深的体现,本心依然不坏。好像也没有哪个学生跳出来极力反对,至少从现有记录来看,没有。这说明同门师兄弟对子路的做法都能理解。

致力于恢复周礼,这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子路深知,其余弟子也不可能不知,但出于好心就违礼,足见严格遵礼之难。

儒家对于丧葬文化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办丧事时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等级规定操持。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如果违反了周礼的规定,就是大逆不道。

孔子知道子路本心不坏,但依然希望子路要务实守礼,坦荡诚实。天地不可欺,凡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不应该也没必要追求虚名浮誉。

[读后启示]

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精准分析来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去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名利的诱惑。 在职场上,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带来名利,也可能带来风险。 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别把太多心思放在那些虚名浮利上,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吧。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我们才能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人,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12)|孔子说不必追求虚名浮益,要实事求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aq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