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那场心灵探险中,他一直在帮我回溯童年,挖掘我生命之初的感受和体验,在那些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有爱,也有创伤。
我并不否认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然而,像这样没完没了地回溯,过久地停留在过去,是否真正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没完没了地挖掘最本初的根源,意义在哪里?没完没了地追求抽象的绝对真理,有什么用处?我们所作的一起努力,难道不是为了在真实世界中产生实际效果吗?
或许有些人会说,实用主义哲学是功利的。但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功利一点又何妨呢?实用主义哲学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催生出了让我欣赏的理念:摒弃对“绝对真理”的抽象追寻,转而关注思想、信念和行动在真实世界中的实际效果和功能。
当年詹姆斯提出“真理兑现价值”,他认为一个观念是不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与某种“现实”相符,而是看它是否“管用”。真理是在实践中被“证实”和“生效”的。一个观念如果能引导我们获得有益的经验,并让未来变得更好,那就可以说它是真理。
实用主义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转向—— 从 聚焦“问题本身”转向聚焦“解决方案”;从“完全消除症状”转向“即使症状依然存在,如何朝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向前进”。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典范。它并不深究问题的成因,而是假设来访者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心理师会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在过去的经历中是如何坚持的,如何克服困难的,从已经取得的——哪怕是很小的——成果和进步中,看到自己原本具足的力量。
还有接纳承诺疗法,也是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它不关心一种信念是否是“真实”的,而是关心这个信念是否“有帮助”,比如,持有这种信念是否使得来访者拥有更良好的自我状态,能帮助来访者过上所期待的生活。
另外,塞利格曼开创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核心议题定位为——“什么能带来持续的幸福感?”这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问题。它关注的是如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来提升生命的质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实用主义哲学真的很“实用”。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做出了巨大的革新,而且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倡导了一种务实、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未来导向。这正是我所欣赏的地方,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