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行

作者: 无声无影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23:19 被阅读0次

      福州,并不在我的必去旅游清单里,因为没有听说过福州有什么知名景点,相对于厦门、武夷山的知名度要低很多。但机缘巧合,却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福州行。

      福州,除了从地理书上认识之外,还是同学波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曾分享过她的福州特产青橄榄。两三年前她们姊妹三个还去福州,找寻当年的生活印记。

      临行前,我问波,福州有什么可圈可点好玩的地方,波说没有什么有名的景点,也就是三坊七巷、鼓山,然后说,去吧,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是美好的地方。

      的确,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其实出游并不在乎目的地是哪,也不在乎路途是否遥远,而是想给疲惫的心灵放个假,给平淡的日子添点色彩,随缘、随意、随心而行。

      到了福州发现,绝不虚此行。

      福州,顾名思义“有福之州”,因西北有福山而得名,自宋代以来,遍植榕树,又被称为“榕城”,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古城的中心,始建于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曾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集合了明清以来所保留下的众多建筑,是中国主城区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巷,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当天,飞行了两个半小时,从机场到市区将近一小时,辗转找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已近黄昏,遂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去三坊七巷。

      一路上,榕树随处可见,绿荫如盖,真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骑行了十来分钟,就到了南后街。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也是从兴起到民国期间的商业街,曾商贾云集,如今也是店铺林立,售卖当地特产小吃,还有酒吧、咖啡厅、KFC、麦当劳,古朴建筑与现代商业相融并济。

      沿着南后街,坊巷呈“非”字形结构。坊巷里的建筑都有着高高的围墙,墙体是起伏的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就是传说中的“马鞍墙”。在这里有林则徐祠堂,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冰心、林纾等名家的故居,因时间已晚,都大门紧闭。

      受疫情影响,游人不多,三三两两,在寂静幽深的坊巷里漫无目的地游走,窄窄的巷道,高高的马鞍墙和被昏黄灯光拉得长长的身影,都不敢高声语,怕惊扰了这份静谧。

      庭院深深深几许,好奇着高高的墙里是什么样的布局,又曾演绎过什么爱恨情愁,留下什么千古佳话。

      突然后面传来谈话声。

      “咱家门口什么时候挂了两个红灯笼?”

      我抬头看,前面不远处的一户人家门口果然有两只红灯笼静静地闪着光。

      “你上次来没有?”

      “没有,我确信。”

      我回头看,身后有两男一女朝巷子里走来。

      这是什么人家呀,居然在这里有房子,是不是幸福感爆棚,好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瞧瞧,满足那颗好奇的心。

      我故意放慢脚步,想等他们进门时,在门口张望张望。

      无奈,他们敲门后,门没有马上开。

      “保姆在家呀,应该能听见的?”

      三个人继续敲门等待。

      我站人家门口总是不好的,踯躅前挪着,虽有些遗憾,但不打扰是一种礼貌,因为在坊巷里看到好多门口都有一个长方形的金属牌子,写着“私人住宅,请勿打扰。”

      每到一个地方,地方特产美食总是要品尝的。在南后街看到许多鱼丸、肉燕、花生汤的小店铺,店铺之小,只能容下一两个人,人们大多打包带走,或者站在路边吃,我也加入了这些人行列。

      吃完小吃,天色已晚,又飘起了小雨,只好先回酒店,等哪天有时间再来造访三坊七巷。

森林公园

      第二天早上醒来,下着雨,雨势还不小。来福州之前看天气预报,这几天几乎都有雨,所以自然而然接受了这种天气,但绝不能将时间浪费在酒店里,准备雨中游森林公园,去拜访千年古榕。

      用过早餐,从酒店出来将近十点了,坐上公交车,直达森林公园东大门。

      进入森林公园,听到两名工人聊天,“下雨人也不少。”不禁窃笑,原来像我这样有情致大有人在呢。

      看了看公园浏览图,没有选择直奔古榕的方向,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反正有时间。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园内三面青山环抱,南部濒临八一湖,植被丰富,有竹类园、珍稀植物园、棕榈园、苏铁园、榕树景观区、兰苑、名人植树区等等,面积800多公顷,规模很大。

      雨,忽大忽小,气温不高不低,非常适宜漫步。雨水把路冲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缓缓地流向低处。雨中植被的颜色更加饱满分明,叶子更绿,花更娇艳,一切都那么赏心悦目。

      我徜徉在这天然氧吧里,大口大口呼吸着潮湿的空气,独享着这份生活的美好。看着这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或笔直参天,或遒劲崎岖,或任性随意,轻抚着他们或粗糙或细腻的枝干,感知生命的意义。

      一路走一路看,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

      忽然,一辆黑色的SUV飞驰而过,水花飞溅,我低头看看自己的裤子,裤脚早已被雨水打湿,自言自语道:“好像没有溅到,衣服早湿了,溅到也无所谓了。”于是继续前行。

      没有走多远,看到一辆汽车在倒行,“咦,这不是刚才那辆车吗,什么情况?”我马上警觉起来,绷紧所有的神经,感觉像刺猬一样树起周身的利刺。

      虽然在门口听工人说游园的人不少,但我一路上只碰到三个人,本准备爬山的,上了十几阶台阶,看着幽深的森林寂静无声,连鸟叫声都没有,又看到一个墓碑,只觉得后背发凉,腿发软,实在没有勇气继续往上走,便匆匆退了回来。这时看到汽车倒了回来,不能不提高警惕。

      那辆汽车停在我身边,司机摇下车窗,“不好意思,刚才在打电话,车开得快,溅了你一身水吧?”我一听,紧张的神经马上松弛下来,向他摆摆手,“没事没事,没有溅到,没有溅到。”看着车渐渐远去,竟有一丝丝感动。 

      园内有一处“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碑前的广场上挂着两块红色的条幅,“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福州植物园和山东德州商会在这里举办了第八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留下的条幅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很醒目。还有一处碑是纪念长江支队的,上面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历史虽已久远,但历久弥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福建也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看看路旁的指示牌已走出很远了,于是折返回来,去寻找千年古榕。

      据说,古榕是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时种下的,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树围9米多,高50多米,树冠盖地十多亩,遮天蔽日,为福州十大古榕之首。

      百闻不如一见,还真是“榕荫遮半天”,独树成林,当之无愧的“榕树王”。古榕是小叶榕,没有气根柱地,而枝干向四周散去,为了支持沉重的横向主干,避免主干折断,森林公园的巧匠塑造了仿气根混凝土柱支撑逐年向外伸长的榕树主干,远远望去以为多棵榕树交织一起。古榕位于一湖边,波光倒影,映着古榕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英姿,煞是壮观,不禁感慨万千:

偷得浮生几日闲,千里迢迢飞东南。

雨中游览植物园,林深雨密步履缓。

原山原水原生态,鸟语花香烦忧远。

千年古榕犹遒劲,羡煞始皇和诗仙。

      兜兜转转,在园内逛了五六个小时,该回去了。

      正巧回酒店方向的公交车停在门口,车门敞开着,车上没有人,我踌躇了一下,上车找一座位坐下。

      刚坐定,司机上车了,我站起来去扫码买票,总是提醒扫码不成功,“怎么回事,来时就是这样操作的。”我自己嘟囔着,并准备退出e福州APP,用支付宝。

      “扫不上就不用扫了,没事的。”司机说。

      当我发现扫错地方后,成功支付了一元车票。

      但司机师傅淡淡的话语却让异乡的我倍感温暖,生活中经常被这种平平凡凡的人、点点滴滴的小事感动着、温暖着。

鼓山

      “既来福州,必游鼓山。”鼓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古刹涌泉寺、十八景、观景台、摩崖石刻最为著名。

      因突然决定要去武夷山,为保存体力,只准备到鼓山转转看看摩崖石刻,尽管鼓山的海拔只有900多米。为此在前一天晚上,做了大量旅游攻略,对鼓山有个初步的了解。

      鼓山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二号地铁直达。从地铁出来,正在辨认方向,过来一人问我从哪里上山,在没有得到答案之后,又转问其他人,原来山门就在右前方,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了。

      问路人非常健谈,自报家门来自太原,两千公里外遇到了山西老乡,也姓张,还真是缘分。他就职于某部委,一直在所辖县里扶贫,上月刚刚办理退休手续,工作还没有交接,正在写扶贫报告,想到涌泉寺找找灵感。

      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山路弯弯,一路虽也绿树掩映,层林叠翠,但总觉得与昨天的植物园相比差点什么,也许是没有了雨的滋润,树木便少了些鲜活生动吧。我原不准备到涌泉寺的,心里有了落差,更不想上山了,只想看看摩崖石刻,就返回市区。

      热情的老乡却说,“去吧,我给你买门票。”鼓山是免门票的,涌泉寺门票40元。

      我告诉他,不是门票的问题,明天要去武夷山,不想今天太累了。

      他说,他明天要去天姥山,早上在三坊七巷碰到几个骑行的东北人,去天姥山了。

      我说,中学时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知道天姥山也在这附近。

      他又说,那要么明天也去武夷山吧。

      看来老乡也是随意而行,没有明确的目标。

      登山的人很少,只有我们俩边聊边向山上走去。

      攻略说,顺着古登山道,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大概2000多级台阶。“七亭”分别是:东际亭、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

      我边走边注意找“七亭”的标识,一路上一个亭子也没有看到,倒是看到些摩崖石刻,开始怀疑走错了路。

      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人从另一个方向上来,三十多岁,一开口说话知道是本地人,告诉我们上去不远就是涌泉寺了。

      他是与朋友约好到半山的茶室喝茶的。听他说,山上空气好,本地人经常约上好友,自带茶叶,到山上茶室租一桌子,用山上的泉水煮茶聊天。这样的茶室一般每人50元,可以待一天。

      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三五好友,远离俗世喧嚣,山中品茶论道,福州人太会生活了。

      我们边交谈边一起往山上走,到了半山的茶室,他邀请我们一起喝茶,我们婉言谢绝了。

      我和老乡朝着涌泉寺的方向继续前行。

      到了涌泉寺,各自买的各自的票,老乡年满六十,门票享受了半价优惠。

      涌泉寺,号称“八闽古刹之冠”。五代后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神宴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赐名“国师馆”,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改名为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改称涌泉寺。

      涌泉寺也是历经千年沧桑,曾两次毁于火灾,殿堂残存无几。明崇祯年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于1983年重修至今,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布局。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还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寺内有大小殿堂25座,建筑格局非常独特,“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槛廊连缀,依着山势层层上升,错落有序,跟我们平常在北方所见的寺院布局完全不同。寺貌宏伟,殿宇辉煌,法像庄严,供灯是菠萝形状,也是第一次见。

      寺院只有我们两个参观者,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寺院门左手边是兰花圃,“兰花圃”3字匾额传说是朱德元帅所书,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德到鼓山,发现一棵百年香樟上寄生着一株兰花,遂题字“兰花圃”,还曾以鼓山为题赋诗:

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

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

      从涌泉寺出来,我们乘车下山。然后在一地铁站口一个左,一个向右,各自迈向下一站旅程。

      我来到西湖公园,这个被称为“福建园林明珠”的公园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是五代时期闽王的御花园,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也是福州市民休闲最佳去处。

      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历经百年的榕树,伸展着崎岖的枝干,高耸入云,绿荫蔽日,老人们围坐在树下石桌边下棋、打牌、聊天,其乐融融。

      我沿环西湖步行道,行至福建博物馆。远远就看到高高耸立的顶球图腾柱,中间入口处则是个富有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馆内冷冷清清,展出的文物不多,有些厅还在装修。主展厅是“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的出土文物,将福建的历史从幽黯蒙昧的山洞中开始来,到闽越人驾舟荡歌的古朴岁月,融合了中原移民的智慧与勤劳,步入宋元时期的百业兴旺,万商云集,成为人文蔚起的“海滨邹鲁”,直至明清时期,郑和、郑成功等海上英雄又纷纷在这里了书写历史的辉煌。 

      偌大的展厅,孤零零一个人,面对着这些出土文物,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大致看看文字介绍,便走了出来。

      结束了又一天的旅行。

武夷山

      武夷山久负盛名,向往久矣,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武夷山有“碧水丹山”的称号,丹霞地貌,奇峰险峻,碧水潺潺,幽谷险壑,古树参天,奇、秀、美、古,让人叹为观止。

      相传上古尧舜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后人为了纪念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而真正让武夷山名闻天下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在这里营建武夷精舍,“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发展、传播天下。

      坐最早一趟福州到武夷山的高铁,一个小时零几分车程,到南平市下车,再坐直达景区的旅游大巴,半个小时左右。

      武夷山通票340元,含景区门票、观光车费和九曲溪竹筏漂流的费用。因为只有一天时间,怎么游才能对得起门票,不枉此行呢,一时没有了主意。

      正在踌躇之间,过来一年轻女子,身材纤细,戴着帽子、口罩,自我介绍是导游,票价比官方优惠,导游费100元,可以先游后付费。

      因为只有一天时间,导游推荐了游武夷山的精华景点,一线天、天游峰、九曲溪竹筏漂流。九曲溪漂流是有固定时间的,我们已经赶不上上午的班次,导游建议先去一线天,然后坐中午十二点多的竹筏漂流,最后去天游峰。

一线天

      一线天,民间有的传说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其实一线天在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杰作。

    导游讲,武夷山的一线天是全国所有一线天景点中最经典的,有“四最”,即最长、最窄、最黑、最臭。

      最长,一线天分左一线天和右一线天,人们口中的一线天是指右一线天,步道长178米。

      最窄,右一线长最窄处仅有30厘米,要侧身而过,而且坡度很陡,有几级台阶甚至要手脚并用,体型稍胖的人想爬上去就有些困难了,有被卡住的风险。在我们上行途中,就碰到两个知难而退的,我们紧贴岩壁为他们让路。幸好没有到最窄处,否则大家就要后队变前队,一起后退了。

      最黑,洞内只有从岩顶罅隙中泻进天光一线,要借助手电的光才敢通行。抬头望去,一线见天,壁立千仞,人是那么的渺小。

      最臭,洞内栖息着蝙蝠,据说是稀有的白蝙蝠,臭味便来自于蝙蝠的粪便。因岩顶常年滴着泉水,洞壁湿滑,粪便的气味不易散去。

      从一线天出来到九曲溪,需要乘坐观光车。

      导游为我们安排车辆、到九曲溪排队购票、安排竹筏同行人(每个竹筏标配8人,我们只有5人),我们是省心又省时,使紧张的行程宽松了许多。在等候漂流的时间,大家拿出自备餐,抓紧时间补充能量。

      导游送我们登上竹筏,回家吃饭去了,约好在漂流终点汇合。

九曲溪

      九曲溪全程9.5公里,是武夷山的精华所在,因水绕山行折成九曲而得名。九曲溪两岸奇峰怪石林立,山挟水转,水绕山行,山水交融,每一曲景致都不同,旖旎绮丽,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至此无不被美景折服,留下精美的诗句。如“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竹排载客行,漂流别人间。何处是仙境,九曲十八弯”“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扁舟一叶破涟漪,九曲穷时山更奇”等等,写出了九曲溪的秀丽壮美。

      武夷山以竹筏为游览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竹筏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就能驾驭。如今,竹筏的材质是玻璃钢的,竹筏头、尾各一名筏工。为我们撑筏的是两个年轻小伙子,筏工也有女性,还有夫妻同一条竹筏,据说搭档是抽签产生的。

      我们坐在筏上,刚开始还有些紧张,小心翼翼地不敢动,担心竹筏倾翻。看到筏工娴熟的动作,慢慢放松下来。二人配合默契,一会儿平稳漂过深潭,一会儿飞快滑下浅滩,一会儿又急速转弯,并适时提醒我们抬起脚,以免被溪水打湿。筏头的筏工从18岁开始从事这项工作,至今20年了。因我们给了小费,他负责全程的解说,幽默风趣、合辙押韵的讲解,给旅程增加了很多乐趣。

      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碧水弯弯,清澈见底,不时看到鱼儿游来游去。筏工说,这是红眼溪鱼,唯一一种鳞片可吃的鱼,肉质坚实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过这的鱼是禁捕的。“水至清则无鱼”,不知在九曲溪作何解。

      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蓝天、白云、碧水、丹山,极目皆图画,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渲染到极致。白云蓝天上漂,竹筏水中流,我们画中游,溪水波光潋滟,两岸山色奇秀,人间仙景眼底收。

      漂流全程一个半小时左右,沿途能看到王者威仪的大王峰、亭亭玉立的玉女峰、壁立万仞的天游峰,还有86版《西游记》取景地等等,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座山峰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天游峰

      我们到了漂流终点,与导游汇合,开始折返去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米,高耸于群峰之上,壁立万仞,地势险峻,周围群峰拱卫,峰下九曲潆洄。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天游峰有八百多级石阶,越往上越为险峻,台阶越陡,有一段都手脚并用了,爬到峰顶,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纵目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水一览无余,豁然开朗,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到了武夷山不能不提大红袍,因行程时间紧,导游没有安排大红袍景区。在武夷山九龙窠天心岩的悬崖峭壁之上,生长着3株6棵母树大红袍,至今已有340余年历史,自古便是御茶贡品、声名显赫。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之后,武夷山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导游说,到武夷山不去大红袍景区有遗憾,去了也后悔。听上去像在安慰我们,人生哪有那么完美,不就是由一个个遗憾构成的嘛,不过有时看景真不如听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暂而紧凑的旅程结束了。

相关文章

  • 福州行。

    周五晚,7:16,上了动车。 车上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有两个小孩纸在前面吵,然而我妈在睡觉,so不免遭了我几个白眼…...

  • 福州行

    本以为到了南方会热!一下飞机给我的感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爽!真好 第二感觉就是干净!可能是临海吧!空气中没有太多...

  • 福州行

    难得一次四人结伴培训,好开心!白天的时间培训日程满满,晚上利用闲暇时间兜兜转转,陌生的城市啊!也有曾经熟悉的...

  • 福州行

    素月清风有福之州, 将士战马无勇而谋, 他乡得水敬奉朝阳, 戎马关山何以渡关。 乌鸟榕树无门而入, 枯木桃花无惧言...

  • 福州行

    其实我最不喜欢去福州了,来福州基本上都是来看病的,省会医疗方面比较先进,更信赖。去厦门则不同,多半就是去旅游...

  • 福州行

    福州,并不在我的必去旅游清单里,因为没有听说过福州有什么知名景点,相对于厦门、武夷山的知名度要低很多。但机缘...

  • 福州行 随笔

    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而然,启程了,先到福州,再转到苏州。 说好的两三天,周先生估计又会“蹭”好几天,好吧,这里也挺舒...

  • 家书——福州行

    老婆大人和宝贝女儿: 见信如晤。出差五天了,我没在家的日子,看你们日子过得很简单啊。我学习的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很小...

  • 福州行(四)

    11月6日上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福建教育学院教授林藩主讲《寻道、悟道——有道评课与有效教研》。乍一看这题目...

  • 五一福州行

    五一闲来无事就来到了邻省省会城市—福州。 刚一下动车站,自己就已经感觉到这一座不一样的城市,周围广告上都宣传着“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州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om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