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北京

匆匆几天的行迹匆匆,让我感觉北京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少了些皇家范儿,但它的自然,大气,兼容,让我没有陌生和距离感。它和图片影像中的神秘威仪不同,可能每个城市都是这样:想象中一个样,实际中一个样;一个是盛妆,一个是素颜;上海也是这样,即便外滩夜景如魅,但黄浦岸的灯火,江水的流动,穿城而过,如同我们城市的洛河缓缓。
迎着凉爽怡人的秋风,利用片刻时间去了久久神往的天安门广场。花篮,花坛,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那天安门背景,国旗风中飘荡,标杆标志性的标配早已在心中拂光掠影。车流如斯,人流如海,而大家的印象是老外多一点,武警官兵多一点,在首都的爱国热情氛围更浓烈一点,民族团结友爱祥和的感受更深切一点。
所在的东城区高大建筑并不多,来来往往的人们无论衣着,妆容也很平常,而路边浓荫深绿的树木也让人漫步其间感觉很熟悉亲切,匆匆一瞥的胡同古巷也在路灯下温暖幽深着。公交车上还有协助员,而乘客素养静然,那种轻松随意的空气散布在车厢里。
似乎初次相见也很投缘,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正如人与人之间,原乡与他乡之间,似乎在这里生活了许久。岁月无痕,却显声迹。在夜雨中去南锣鼓巷,那林林总总的店铺大同小异,无论是小吃,饰品,玩具,服装,都如同城市的复制。而后海在夜色中沉默着,没有炫耀,就那样有内涵的在树影光影下静默着。喜欢这种无声的交流。让我觉得默契,不需一言,已知君在。
唯一始料未及的是打到了黑车,因为太过放心京城的治安,挂着出租牌子,却是外地车,绕弯路,高价收费,因为不熟悉,出于安全考虑,和同伴结帐半路下车。又忍不住记下车牌,报了警,去派出所做了笔录。这也算一段略坎坷的经历,长了经验,过滤了心情。
也在另一个夜雨打伞顶的时候去了王府井。在一楼,我们聊天,路过的一位男士忍不住搭讪 ,你们也是河南的?回答是呀。他介绍自己说,他是安阳的,有种他乡遇老乡的惊喜和感动。而商场也不是很喧闹,冷冷清清。同伴请我们喝热饮,而服务的小妹也是开封人,还让我们享受扫码送蛋卷的优惠,而且还热心指近路让我们返回。
丝丝缕缕中,片刻片断中,让我对北京由印象而深入了一点内心,它有不经意的文化气质,而且有家常式的亲切,虽然它的繁华万千我没有走到,但它的宽容气度、淡淡性情、皇城篱下,让我不觉得陌生,不需相约,我还会来,品味其中,徜徉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