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和你同龄的我
寒假结束了,“魔兽”陆续归笼了。家中小妞与同事家同龄,于是聊起了近日孩子的状况,叛逆、哭闹、畏难……各种症状不谋而合。家长的心态也不谋而合——暴躁、厌烦、无奈、崩溃、失落,在无数次的反思后在现实中又一次次情绪失控收场。
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其实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站在自己现在的高度,再去回首时,是不是经常就美化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小时候读书可不像你这样。”
“我小时候都是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
“我小时候都是三好学生。从来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
“我小时候读书,哪有父母辅导作业,都是我自己自力更生。”
“我小时候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清清楚楚的。遇到不会的,就认真思考,一定要解决。”
……
你对你自己的孩子说过这些话吗?
在孩子的面前,我盛气凌人,以一个过来人,更是以一个成功人士的姿态,彰显过去自己的辉煌,希望自己的光芒能影响到孩子。
其实我好像对于自己的小时候印象并不清晰。我是一个成功人士吗?
答案显而易见,我不是。
我的优越感来源于我与一个孩童的比较。而与同龄人相比呢?我很普通。犹如我的孩子跟他同龄的优秀孩子比较,境况是相同的。
对于我们的过去,孩子无从考究,于是是不是不经意间我们就美化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是用无从考究的过去来言传身教吗?答案显而易见——不是。
孩子只能看到我们的当下。他看到我们下班回来,葛优躺在沙发上目不斜视地看手机,他看到我们辅导作业的时候情绪失控的咆哮。
我们也很委屈,该读的书我们已经读了,上班累了一天我需要放松,我错了吗?我需要自我。讲了这么多遍,他却还不会?讲了的时候,他各种摆烂不爱听各种顶嘴?有这样的小孩吗?
可是这或许就是小孩。他的心智不允许现在的他读懂我们的疲倦,读懂我们职场的崩溃,读懂我们归家对自由的渴盼。他们读不懂我们是“历尽千帆”偷来这“半日闲暇”,他们的心智只允许他们读懂当下他们看到的,而不能读懂看到的背后的故事。
想到这,似乎又慢慢和最近的焦虑和解了。
承认自己过去的不完美。
认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明白言传身教是立足于现在,而不是自己口述中过去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孩子看不到,触碰不到。这样的自己只是一个传说。
今天路过KFC,于是和小妞一起进去吃了个冰激凌。小妞盯着店里的电子屏幕一直看着,于是心生不满,准备出言阻止。再细看,屏幕里讲着一个“不完美小孩”的故事。小妞转头看向我,然后说:“我也不是个完美小孩。”
“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的活下去。
大人通常搞不懂什么是孩子真正的样子,孩子通常也搞不懂什么是爸妈真正的样子。
所以大家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
但大人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失望。
小孩闭上眼睛,看见花、看见梦、看见希望。
大人闭上眼睛,睡着了...”
“当我为你歌唱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请告诉我,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全都令你感到幸福。”
——几米《我不是完美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