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再到进入职场,我们似乎一直在学习,永无止境般,但不同的人,成效会千差万别,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究竟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学习,学习的目的,还有最重要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01 普通人的学习困惑
学习很努力但就是没有进步!
想学的太多,不断买课,持续学习,表面忙碌,却总是陷入知识焦虑,学习感受不到回报,陷入恶性循环!
学得快忘得也快!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好!
迷茫,不知道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
02 重新认识学习
什么是学习?
真正的学习,需要花时间反复阅读、思考、交流和实践,才能真正吸收营养。
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只看书不动手是不行的。
所谓学得快忘得快,是过于重视学习而忽视训练和复盘的结果,无法强化理解,就无法形成对知识的“肌肉记忆”。
很多人上班多年,一直在增加某个领域的具体经验,而不是构建系统学习的能力。
信息爆炸时代,系统性和碎片化学习哪种更好?
如果缺乏知识框架,和工作技能,如果运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会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零乱,学习效果远不如系统化学习。
但,碎片化时间,可以阅读收集信息,获得观点,看见事实,并和已有的知识框架作印证。
碎片化时间,还可以用来作主题阅读,用来知识体系的查漏补缺。
所以,学习是先需要系统沉浸式开展,碎片化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方式。
03 你是哪种学习类型?
目前的我,属于松鼠型的学习类型。
买了一堆书籍和课程,什么都想学。
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焦虑也越来越重,担心哪一天就被彻底抛弃,总觉得那一天越来越近。
所以,存储了大量的“干货”,天天努力,但是仔细回忆起来,似乎以往感触很深的东西,也记不得多少了。
真到用的时候,也记不起来放在了哪里?
每年都在重复,每年似乎都要从零开始,总有种想“回炉重造”的感觉。
但高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蜜蜂型。
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开始,搭建框架,理清学习路径,每天坚持微不足道的努力,一点点积累,一次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年年积累。
恍然发现,原来,不停的学习是错误的,这不过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