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丹乔
延伸阅读:
《动物解放》第五章,西方动物伦理学简史:从亚里斯多德、圣经到赫胥黎
动物的祈求
请减少加在我们身心上的折磨
让我们于艰辛短暂的生涯中
即使带著苦痛
但也还能忍受
如果我们是因人类而生
应因人类而死
请缩短我们死亡的过程
让我们从容离去
Albert Knapp(1797-1864)基督教长老暨教堂诗人,以如上自写之诗为宣导文,创立德国第一及第二个动保协会。
向来伦理的最大错误是,只把人对人的关系当成问题。但事实上,问题乃在人对世界以及对他所接触的所有生命应採取何种态度。~史怀哲
第一个为动保运动播下种子的欧洲国家是英国。1818年英国官员Martin在议会中提出立法保护马匹的动议,引起议会全体人士哄堂大笑,有人戏谑:接下去也要保护鸡鸭猫狗了吧?!
然而,Martin并不气馁,多方游说奔走,卷土重来,1822年,在同事Wilberforce的大力支持下,与其携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动物的法典。
Wilberforce同时也是废止奴隶制度的英国大功臣之一。以上两人于两年后的1824年6月16日,在伦敦屠宰场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裡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动保组织:Society for Prevention of Cruelty against Animals。
与此同一时期,在其他地区亦开始酝酿动保思维。1819年,德国斯图加特教会牧师M‧ Christian为动物悲惨的处境,从肺腑深处发出了如下呼喊『可怜的动物,未具有理智的上主创造物请求您们,请求理智的生存伙伴~人类啊!矜怜不幸的我们啊!』牧师代表受苦受难的动物们之凄凉悲怆呼求,震动了教区内的人心,其侄子辈,也是教会牧师暨诗人Albert Knapp继承遗志,于1837年7月17日创立了斯图加特和康士达两个动保协会,此为德国最早组成的动保团体。
两年后,1839年10月9日,此协会的要求,得到当时宫廷的支持,制订了『警察法』,此法律赋予纠察人员监督动物是否得到合理的对待之权责,虐待动物者需缴罚锾或判至14天的坐监徒刑。
1839 年7月24日,侯爵P. Limburg在纽伦堡成立了「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得到拜耳王国统治者鲁迪威一世的肯定,再经由德东莱比锡大报的广加报导,引起热烈迴响,其中一位住在德勒斯登的年轻律师W. Von Ehernstein化感动之心为实际行动,在萨森王国首府读者群最众的莱比锡大报刊登徵寻愿为动物福祉出力者的启事。同年10月13日,此位律师与20位有心人士在德勒斯登正式成立「保护动物协会」,此为德国第四个动保组织,而德国三个动保组织所播下的动保种子,经此协会灌溉、施肥,茁长而成具雏形的动物保护观念,对后代百年子孙之影响,无远弗届!经德东德勒斯登保护动物协会登高振臂而呼,德意志帝国各城邦的动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正式立案登记。
(註:纽伦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成立不久即告解散,年代与原因不可考。)
卓越超群,实事求是的动保先驱Dr. Ignaz Franz von Castelli 维也纳动保组织的创始者暨理事长。也是第一届国际动保大会的议长。
早于1838年,萨克森王国即已将动物保护列入刑事法规中,此法条如下:『蓄意或恶意虐待动物者,得以处至四星期坐监徒刑或酌案情判缴罚款』
1841年10月6日,柏林教育部长候选人Dr. Gerlach聚集了同事友好,组成了「反虐待动物协会」,以宣导动保理念,教育大众为重点工作。10月18日,法兰克福综合科技团体建立了「反虐待动物组织」,理事长为Dr. Kirchner。12月9日,拜耳王国内廷参事 Dr. Perner为召集人,成立了「慕尼黑反虐待动物协会」,拜耳财务部部长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次日,113位立志终身为无助动物争权者在汉堡成立了护卫动物组织。
到了1841年底为止,拜耳、普鲁士、萨克森、吾登堡等各小王国领土内的主要城市均已成立了动保组织,其共同的主要目的,是防卫无声无力的动物,免于受到强权人类的迫害。
第一个动保组织的成立,在德意志这个国家内开启了一个震盪人们思维的议题:「为什麽要保护动物?」此议题的延伸,引发了一项事实:「会残暴对待动物的人也会危害他人。」回顾人类的历史,环观人类所处的这个世界,纷扰不断,战争不歇,对待万物的残忍心态,不正是祸源之所在?
保护动物使人类的历史变得高贵
1839年,德东德勒斯登律师W. Von Ehrenstein集合教育、宗教及法界人士,以此信念,组成了影响后代甚巨的动保团体。
「以功利立场而言」,此团体由浅而深,由近而远,首先如此劝诫大众:「如果马、牛、猪、狗应为我们服劳役或献身,那麽善待牠们,让牠们活得健康,过得舒泰,不是更有利用的价值,更具有意义吗?」。会员之一,也是任职Gotthold法院院长的B.Hofmann引发了划时代的思想革命,他大声疾呼:「动物是具有自主意愿的生命,是痛苦的,必须被保护的人类生存伙伴。」保护动物的伦理基础思考范畴于焉诞生。
此德勒斯登动保组织创始者即秉持此观点,多方奔走,四处游说,为动保理念扎根立基,终身不懈,其视保护动物为生命的最高使命之凛然情操,和影响力所及而为后代所树立的深度思想家之仁智勇者典范,形成了德意志文化重要的一部份。
人类亏歉动物
1843年,德勒斯登第一份动保刊物公诸于世,以「快乐的泉源来自于与万物的和谐关系﹞之标题,探讨「不能容纳动物世界即是反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以「保护动物是能使人类蒙尘的历史发出光芒之思想教育工具」为深究动保必要性之理性立足点。
19世纪踏上动保路途的人士一步一跛,跌倒摔伤的次数难以计数,于此仅举出其中一例:1847年W. Von Ehrenstein向萨克森议院递呈「宰杀所有的动物之前必须先将之麻醉」的请愿书,却被议院官员们以「向议院开嘲讽的玩笑」为由而驳回。
即使一路颠颠簸簸,德勒斯登动保组织所播散的动保理念,在19世纪中叶,即以沉稳的速度由德国传至整个欧洲,从汉诺威至巴黎,由维也纳达那不勒斯,响应之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的动保组织,合力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文明的一页。
「我们人类亏欠动物,以还给他们公道,取代同情他们。」于此同时,一颗熠亮的哲学之星,永垂千古的思想巨擘,也是慕尼黑动保积极份子叔本华,以深沉的思考向度,拓晰洗鍊的哲理逻辑,由上述石破天惊,能唤醒沉淀了的人性之呼吁,以肯定原本存在的,千百年来却被践踏的天赋动物权,此位大哲豪也是欧洲动保史上第一个强调众生平等的动保人士。
残酷对待动物者必非善者。 ~叔本华
1860年6月23日,第一届欧洲动保会议于德勒斯登召开,Dr. Castelli任会议议长,Dr. Perner于会中提出以维也纳为动保总部的动议,惜因正值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政治紧张时期,致使此议案胎死腹中,而由Dr. Thiel规划的,德意志动保组织大结盟的方案,亦因相同的政治因素而未有进展。
在19世纪,能替动物发言的公开管道极为有限,由德勒斯登保护动物协会发行的刊物「快乐人类」即背负起此任重道远的先驱者十字架,对于第一次欧洲动保会议的结果,此刊物作如下的发表:「开天闢地、活泼生动的睿智汇流,稳定有力地走向为动物立法之路。」
柏林动保组织理事长Dr.Odegrecht 和 Von Ehrenstein都是走在时代尖端的人士,如他在第一次欧洲动保会议的演讲:「……动物向来被视为不具生命的人类附属物……」一百三十年后的今天(2000年),德国动保人士仍是抱持彻底粉碎此传统僵化思想观念之决心,为动物之权利争取具体的保障,联合向参院及参议院进军,期望将动物保护由一般的法律,提昇列入德意志联邦宪法。
使用麻醉药的呼吁
19世纪中叶,德东德勒斯登动保组织创始人Von Ehrenstein在一次详细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下列诉求:「饲养名贵鸟雀及无聊愚蠢的垂钓均应课税,不淮将牛隻套上双轭,宰杀动物前应先将之麻醉。」有史以来,动物实验(19世纪时统称为活体解剖)之议题也经由Von Ehrenstein的演讲第一次被公开且作犀利的批评,同时呼求严格限制科学工作者取得活体解剖的淮证。
1860年在德勒斯登举办的第一次欧洲动保会议引发了衝击性的正面连锁效应,如在汉堡(1862年),维也纳(1864年),巴黎(1867年),苏黎世(1869年)及伦敦(1874年)全欧动保人士齐聚一堂,摸索由凝聚的动保理念中提炼出稳扎稳打,护卫动物权利的策略,向手握公权力者谏言,以期制订能付诸实行的法律制度。
Von Ehrenstein于1860年所呼吁的,制订统一性的保护动物法,却因值德国内部政治领土的四分五裂而延滞不前,直至1871年才与目标拉近距离,而全德动保组织结盟的方案,亦因普奥战火燃起而胎死腹中19世纪,积极投身于动保运动者几乎均为思想和知识界的菁英,如基督教教士、教育及法学界人士,而支持此艰辛的动保工作者,包括为数不少的贵族,比如协助柏林动保组织的普鲁士王子,即日后的菲特烈大帝三世,其于登基后被奉为柏林动保组织的荣誉总裁。菲特烈大帝三世去世后,遗孀(维多利亚的女儿之一),接替此总裁之职。萨克森国王亚尔伯特、吾登堡皇后加洛蒂和拜耳皇后均对其领土内的动保组织张开护卫之伞,而拥有庞大领域的黑森公爵之子亚历山大任该地组织会长,亲身坐镇指挥动保工作。
1856至1858两年期间,加入慕尼黑动保组织的执政者或亲王侯爵至少有37人之多,包括拜耳国王马克斯三世,奥地利女公爵索菲、瑞典和挪威国王等,此成为动保组织会员的传统,直到1918年革命爆发才告结束。
1850年,一群动物医师在德国中部Karlsruhe召开大会,会中决定成立『慕尼黑反虐待动物协会』,以推荐支持所有的动保团体为重点工作。此多位以替动物发言为己任的动物医师,将其专业知识,融入医德,与国内日益渐多的有志之士遥相呼应。
1871年德意志帝国创立,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帝国惩罚条例大典』终于出炉,上载之法律条文自1872年1月1日起生效,对于虐待动物的惩罚条款原文如下:『公开、或以能激怒他人的方式,恶毒、折磨或残暴地对待动物』则得以『处以缴纳至150马克或坐监徒刑』。换句话说,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或导致他人不愉快地虐待动物,才算触犯此法,而私底下及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则可为所欲为,此法条之偏失,动保人士足足抗争了数十年之久,直到1933年才予以修正。
蔡丹乔 台湾动保运动先驱 德国华侨
这篇文章在茫茫网海上已经找不到,还好,多年前保存起来深埋在某个硬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