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与华方法—领读:

华与华方法—领读:

作者: 华与华方法粉丝圈 | 来源:发表于2025-10-15 09:22 被阅读0次

华杉:若父母不在了,应如何尽孝?暨鲲鹏领读1286期

有句话讲:子欲孝而亲不在,意思是说,儿子想要尽孝,父母却已经不在世了。这话不完全对,是孝子的话,父母的去世,并不是孝行的结束,因为他们的遗愿还在。比如父母希望你们兄弟友爱,你友爱兄弟,就是尽孝。

华杉老师写这段话时,他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他父亲留下的痕迹,仍觉得亲切,不忍去动它。这家里院子是父亲所建,树木是父亲所植,就不会再换房子搬家了,华板说会终身居住在这里,缅怀他。父亲喜欢的家具陈设,继续使用。父亲生前资助的亲友,继续资助。父亲生前的朋友来家里,华板必像父亲在世时一样对待他们。凡与父亲有关的,华板对他、她、它,必有与父亲一样的感情。

下周末,我们会和60多位朋友去西贝就餐。

以下为正文:

子欲孝而亲不在,非孝子之言也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华杉详解

父亲在世时,因为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所以看不出子女的行为,这时候就要观察子女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子女做了家长,大小事情,都由子女说了算,这时候就观察子女的行为。如果过了三年,子女都没有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为,而是一以贯之,那就是孝子了。

这一句呢,后儒议论比较多,说要三年不改父道,可如果父亲做得不对,要改就应该马上改,何待三年?张居正也说:“观圣人之言者,不可执一求之。”你要用心体会,不要钻牛角尖。

说说我的体会。我父亲去世一年多了,父亲留下的痕迹,我仍觉得亲切,不忍去动它。这家里院子是父亲所建,树木是父亲所植,就不会再换房子搬家了,我会终身居住在这里,缅怀他。父亲喜欢的家具陈设,继续使用。父亲生前资助的亲友,继续资助。父亲生前的朋友来家里,我必像父亲在世时一样对待他们。凡与父亲有关的,我对他、她、它,必有与父亲一样的感情。

有句话讲:子欲孝而亲不在,意思是说,儿子想要尽孝,父母却已经不在世了。这话不完全对,是孝子的话,父母的去世,并不是孝行的结束,因为他们的遗愿还在。比如父母希望你们兄弟友爱,你友爱兄弟,就是尽孝。

礼以和为贵,和亦以礼为贵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华杉详解

礼之用,和为贵。

“礼”,是尊卑上下的礼仪。对礼的运用,贵在能和。“和”,是和顺从容,是尊卑上下之间的种种调和融洽。

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无论在政府工作,还是在企业,都有尊卑上下之分,礼仪规矩不能乱。但是,上下虽有定分,情意却也要流通。这就是“礼”与“和”的平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先王之道,就是这“礼”与“和”的完美把握,大事小事都能体现出来。

比如周公所定宗庙祭祀之礼,正式行祭礼的时候,要按爵位身份排序,谁走前面谁走后面,顺序不能乱,这就是尊卑上下。观礼者一看,每个人的地位高低、身份大小,一目了然。

之后是宴饮,宴饮敬酒的时候,同姓兄弟和异姓宾客相互敬酒,从谁开始呢?每一家都从年纪最小、地位最低、刚有资格参加成年人大事的小伙子开始。这样让他一进来就成为主角,他也能找到存在感,得到表现机会,而且也能让长老发现人才。

大宴会之后,异姓宾客退场,只留下同姓直系亲族开家宴。这时候怎么入座呢?无论职位高低,都以年纪排序。哪怕这族里出了宰相,到这个环节,他也不能坐上位,而是由年纪最大的人坐上位,其他人按年纪依次往下排。

第一个环节尊爵,第二个环节爱幼,第三个环节敬老,这就是“礼”与“和”。

“礼”,是社会秩序、规矩;“和”,是社会和谐、融洽。礼之贵,在于和。

如今农村传统的婚丧嫁娶之礼,依然有若干复杂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规定有一个主事的亲戚角色,其制礼的理念,就是要你一家“人和”。每一件礼仪大事,都提高了家族的凝聚力,增进了每个人之间的情谊互动。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以和为贵,反过来,和也以礼为贵。一味地讲究和,也有行不通的地方,不用礼来节制和,也是不可行的。

这就是讲不能没有分别,没有距离,乱了规矩次序。比如父子之间非常亲密,这是和,但也不能率意任情、流荡忘返。四川话说“两爷子不打跳”,就是说父子之间不能嬉笑打闹。父亲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跟孩子再亲密,也不能没正形,没有父亲的样子。亲密到了放纵的地步,下次你突然要教育他什么事,就没有威信了。

礼之用,和为贵。不拘迫,也不至于放纵。凡事要恰到好处,斯为美也!

本文领读:

王鲲鹏

华与华方法粉丝圈发起人

鲲鹏咨询创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与华方法—领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jg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