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小时候关于我的记忆太少,长大后的儿子经常缠着我让我给他讲他小时候的事。
昨天晚上睡觉前儿子又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我小时候的!”我搜肠刮肚,能记起来的记不起来的、连编带造能讲的都讲了,实在想不出新的来,就把前两天写的那篇《母亲的失落》读给他听。
为了让他尽快入眠,我关上了灯,房间里只有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的荧光,照在我和儿子相依偎的脸上。
当我读到两三岁的他如何的和我亲昵、晚上睡觉时要抱着我的胳膊时,儿子有点害羞的否认:“哪有!”
当我读到分别时他如何的不舍、如何把手伸出窗外边哭边说“再见”,儿子默不作声了,似乎是在回忆那些年分别的场面……
阅读继续缓缓的进行着:“当别的小孩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的进幼儿园的时候,送他的只有爷爷;放学后当别的孩子像小鸟一样扑进妈妈的怀抱撒娇时,站在门口等他的也只有爷爷……
“幼儿园里举行亲子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由爸爸妈妈陪着,儿子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运动会上一举拿下两个项目的全园冠军,却没有人帮他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没有人分享他的喜悦。当站在领奖台上被老师和同学的喝彩声包围,也许儿子下意识只是的在人群中寻找母亲赞许的目光……”
读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挨着儿子的半边脸有点湿,伸手去摸儿子的脸颊,一滴泪水滑过指尖。
我知道,这是委屈的泪水,更是受委屈后终被理解的宣泄……
儿子从小到大都很懂事,或是大人嘴里常说的省事。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躺在床上玩好久,不像他姐那样一醒来就哭闹,非得大人抱着哄才止声。儿子的哭声总是不紧不慢,听到这样的哭声大人一般并不着急赶过去看孩子怎么了,而是继续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心想着等我把这件衣服洗出来或者把这块地拖完再去看看孩子怎么了。在等待大人回应的过程中儿子的哭声渐渐小了,有一声没一声的。等大人忙完了手头的事跑过去一看,儿子早已睡着了,眼角还挂着泪水。
稍大一点,给姐弟俩买回来的零食或是玩具,儿子总是等姐姐挑过之后自己才拿,从不跟姐姐起争执,被姐姐实在欺负的不行了才告诉我或者爸爸。
三岁的他就学着自己洗头发,四岁时洗完脚不光洗了自己的袜子,连姐姐的也洗了。幼儿园每次开学都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儿子从一放假就时不时的跟我说:“妈妈,我不想离开你,离开姐姐,我不要去××上学。”虽极不情愿,但每次开学都自己主动坐上爸爸的车子……
这些年儿子太懂事了,他的懂事让我们忽略了他的感受和想法,忽略了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他的懂事是天性使然,还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依赖撒娇而形成的一种自立品质?如果是后者,那他就太委屈了,而这种委屈又不像是被冤枉或者其他的什么那样能讲的明白的。孩子能深刻的体会到,却说不出来。
现在他哭了,以泪水的方式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宣泄了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明白他、懂他的,但愿这对他能有那么一点点好。
愿神明保佑你,我亲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