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陌宝把杯子打碎了。
当时我正准备给她泡牛奶。我走在前面,她拿着杯子跟在后面。杯子里面还有点水,她大概想先喝掉,结果一个没拿稳,杯子就直接砸在了地上,碎成了两半。
杯子砸在地上的声音和陌宝惊呼的声音同时响起,我回头看了一眼,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不敢说话。
那时我因为一些事心情本来就不太好,但看到她害怕的模样,到底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先让她去洗澡,然后我去给她另外找了一个杯子泡牛奶。
之后陌宝特别乖,自己洗完澡后快速地喝了牛奶,然后又去刷牙了。准备睡觉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她小声地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
可惜当时我自己的能量已严重不足,没有及时回应她。今天我打算跟她再好好聊一下,打碎杯子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只要以后小心一点就好了。
这次之所以没有发脾气,是因为我想起了我上次做早餐的事。那天准备下面条吃,从柜子里把面条拿出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面条下面的包装袋是打开的,然后才刚提起来,面条就全部从下面的口子里掉了下去。
我当时看着地上散落的面条欲哭无泪,突然想到幸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然此情此景肯定会挨一顿臭骂——“做什么都毛手毛脚的,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成什么事?”
哪个小孩子没有被家长骂过呢?看到他们怒气冲天的样子,我们会以为自己真的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有心想解释,又怕被说找借口,于是只能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硬生生地忍受着家长的“狂轰滥炸”。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走向两种极端,要么极其擅长察言观色,总会想方设法讨好周围的人,要么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在大人眼里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那天我一边收拾地上的面条一边想,大人也会犯错,又何必苛责孩子呢?难道我们必须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吗?而且真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告诉她该如何解决。
这事发生没多久,我就遇到了可以让我实践的场景了。下午欣宝说要喝绿豆沙,我给她倒了一碗,还特意跟她强调要小心一点,不然容易倒在身上。
结果我刚转身,就听到“哐当”一声,一回头,这可比倒在身上更严重,整个碗都都倒扣在了地上,里面的绿豆汤已经流了出来,而我才刚拖完地不久。
欣宝手足无措地看着我,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我叹了口气,摸摸她的小脑袋,说:“那现在怎么办呢?”
“用纸擦!”小姑娘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去拿纸,然后蹲下来一通乱擦。
我陪着她一起收拾了“残局”,然后又重新给她倒了一碗绿豆沙。这次她终于乖乖地坐在凳子上把绿豆沙吃完了,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再回到陌宝这里,我发现孩子越小,我的宽容度越高。同样的错误,欣宝犯了我会觉得她可爱,陌宝犯了我会觉得她可气,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觉得她已经这么大了,不该犯这样的错误。但陌宝不懂啊,她只会觉得我偏心,对妹妹好一点。
而事实上,有些事情跟年龄还真的没啥关系,我三十好几的人了,不也经常做一些糊涂事吗?
所以呀,以后再遇到孩子犯错,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劈头盖脸地骂一顿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把它当成一个情景模拟,让孩子知道如何处理,这才能让“犯错”发挥出最大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