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精读4)

作者: 黄海龙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17:50 被阅读22次

人类在探索世界初期所形成的那些规则和规律会导致错误的看法。但这些规则以及据此形成的类别一旦建立,我们就倾向于“潜念”地遵守这些条条框框。

潜念的六大根源:

1、重复

任何一个可以做到边看电视边织毛衣,或边听广播边开车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运用一些后天习得的技能时无需动用意识加以关注。

当我们通过反复练习,非常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后,该技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而且会从意识中慢慢淡出。

最后,我们确信自己能够做一件事情,但却已经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了。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

2、不成熟的认知承诺

潜念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依照不成熟的思维定势行事。此类思维定势常常是在我们刚刚碰到某类事物时形成的,由于我们对这些定势一般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所以它们被称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典型。

举个例子:科学实验人员在医院发放两种不同的手册,一种介绍80%的人都会得这种病,于是拿到手册的人就会仔细研究这种病的特征。

第二种介绍疾病的手册上写10%的人会得这种病,拿到手册的人就不太重视手册。并没有认真看。

当和医师聊天诊断的时候,拿到第二种手册的人,因为觉得手册和自己无关,但是在后续测试中反而更容易表现出手册中描述的症状。这就是潜念的影响。

而那些拿到第一种手册,介绍80%人会得这种病的人,因为仔细认真思考,后续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只有第二种的一半。这就是“潜念”对我们的影响。

初次接收信息的方式,(专念接收,还是潜念接收)决定了我们以后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3、资源真的有限吗?

人们之所以墨守成规,不接受世界是持续变化的这一事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我们相信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各种类别的界限是清晰稳定的,我们就可以制定分配有限资源的规则。但如果资源不是有限的,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限,类别之间的界限就没有必要变得那么僵化了。

人们之所以认为很多东西是有限的,是因为他们过分关注这些东西在数量上的有限。不要狭隘地看待欲望或生活中那些宝贵的东西,它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稀缺,我们可以鱼和熊掌兼得。

4、熵和线性的时间

熵这一概念将宇宙描绘成一台不断老化的巨大机器,很多人想都没有想就接受了这种看法。但不幸的是,这种观点也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捆住我们的手脚。

另一个会限制我们思维的相关概念便是时间的线性观。而事实上关于时间还有许多其他的观念,例如认为时间是循环的观念(轮回)。

5、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焦点通常是各种目标,而不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还容易将知识作为普适的事实教授给学生,这会催生孩子的潜念心理。

如果孩子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以结果为导向,那么像“我是否能做到”或“我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将萦绕在孩子们的心头,让孩子们对成败得失焦虑不已。

而孩子们天性中的好奇心无法释放。无法沉浸在有趣的探索中。(好奇心又是驱动孩子学习新事物的核心动力。面对初中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如果孩子失去好奇心,那是非常可怕的)

6、背景的力量

我们的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背景密切相关,在医院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小声说话。在警局里我们很难放松下来。

人们的行为由背景所控制,而心理定势又决定了我们如何对背景信息进行解释。

比如同样的刺激事件,坐过山车大会觉得很有趣,如果是飞机遇到气流颠簸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非常喜欢。

萧伯纳笔下的希金斯教授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背景能够极大地改变我们对于美的感知。

《卖花女》开篇,在伦敦街头卖花的伊莉莎.多莉特衣衫褴褛,口音里带着浓重的乡音。希金斯教授走进她的生活,并决心让她脱胎换骨。

希金斯教授深知背景的重要作用,于是他努力改变伊莉莎的口音、吐字、衣着和习惯。

他就像宝石匠人打磨原石一样重塑伊莉莎。

改头换面后的伊莉莎在伦敦名声大噪,人们把她当公主一样追捧。更有趣的是,伊莉莎对自己的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背景取决于我们的现在和过去,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我自己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穿戴整齐在出门。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会挺好的,不邋遢。这就是我们对自己进行背景的塑造。同时这样增强我的自信和动力,当我们把自己视为社会的精英,我们就会按照精英来塑造行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补充:(潜意识和潜念的区别)

潜念不涉及我们的动机。一旦潜念地学习了一样事物或某种想法之后,我们就不再考虑他们了,无论他们是否能够被我们接受。所以,潜意识想法从一开始就是不可知的,但潜念的想法在形成初期是可以被意识加工处理的。

我们无需解开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就能了解潜念想法。但是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反思已经形成的潜念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精读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nk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