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要吃老本的生活
文︱一个悦己
01
今天又到了一年两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早起写完十九大报告,想看点句型模板什么的,突然发现自己什么时候也这样手足无措了?
大一的时候雄心壮志,加入了四六级战队,因为高中英语成绩不错,我大一上就参加了四级考试,那时候对试卷一窍不通,很早就买了卷子,每天埋头苦做,第一次我在我们这个普通学校考了五百分。
下学期我参加了六级,我继续上学期的方法,又正好中奖参加了六级集训班,听了几堂视频课,参加了一次模拟考试,就上考场了,结果431飘过,打破了我们学院大一没人通过四六级的传统。
学校有规定,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可以不用再上英语课了,老师也说我可以不用来上课了,我一时蒙逼,想到不上课自己能干嘛,还是来吧。
大二一年同学们都在为四六级准备,老师上课也都是讲卷子。索性我去图书馆借了图书,上课一直看书,再也没认真听过课了。
02
去年四六级改革,有了口试,同学们都报名了,我因为没有,心里还是有点心虚的。
第一次我没考,同学们都说简单。第二次我忙着社团活动,也没参加。终于到了大三这年,我报名参加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不会的东西还有很多。
再看看当初没考过的同学,这一年他们像我当初那么努力,已经很厉害了,而我已经“啃老本”,闭门造车很久了。
突然很想笑笑自己。
这应该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吧,上了大学不好好学习英语,一直依靠高中三年的知识啃老本,四六级考试也是临考前抱佛脚,祈祷能过,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四六级过了之后,我在英语方面也存在吃老本的现象,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喜欢背单词、做题。
但是从我决定报名后,每天都在积累。每一次改变的机会我都有努力抓住。
下午我又要去考试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检测我小半年的努力,我不害怕反而有点期待,半年我又有了哪些进步?
03
以前我总觉得吃老本还有资本,现在我看到大家努力,一刻也不敢怠慢,不再是一个喜欢吃老本的人,相反,我变得很爱折腾。
坚持写作,在写作的人都知道写作需要保持,再好的灵感不及时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出来,也等于空欢喜一场。不仅如此,每天基本的输入和输出也是极为重要的方法。
写作靠一点积累是远不够的,必须要多看多模范多动笔,有自己的素材库,有自己的新想法,有自己的多次修改。这样才能持续高效地写出令人动容的文章。
所以每天再忙,我也会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和笔记,这种方法让我受无穷。
04
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仲永小时候特别聪明,会写诗作词,众人吹捧。可是他不加以练习,老本也被吃得一滴不剩,最后只能泯然众人矣。
那时候不懂,最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启示我们: 就算天生拥有很高的天赋,后天没有加以练习,努力提升自己,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得平凡。
后来长大了,我终于知道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只顾着吃老本,而是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来提升自己,保证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专才,而是全才。我们不能再仅仅依赖于自身已有的一些优势,而应该不断拓宽视野,发展特长,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人才。
比如喜欢写作,不是自己埋头创作就可以,要多看书,多总结,多和别人沟通交流,让自己进步。
比如要学英语,过四六级,甚至考雅思托福,就得不断地练习,提升自己,而不是固守自封,不付出实际行动。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让自己像手机一样更新换代,才会被需要被使用。
去学习笨鸟的精神吧,每一次都先飞,去看过大千世界,才知道平凡可怕,然后每一次蓄势待发,一鸣惊人。
——END——












网友评论
评论与文无关,只是一点我的想法。😊😊
五星好评,下次再来!
然后,我无言以对。而现在的自己,又开始喜欢上看书。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