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歌谣录|月姥姥,黄巴巴:穷苦时代的伦理情

歌谣录|月姥姥,黄巴巴:穷苦时代的伦理情

作者: 小石潭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09:29 被阅读70次

月姥姥,

黄巴巴;

爹织布,

娘纺花。

小毛头,

要吃妈,

拿个白馍哄哄他。

爹一口,

娘一口,

咬住毛头的手指头。

从前,皖北的孩童称呼月亮,就叫月姥姥。哪怕几个月怀里抱的孩子呢,晚上抱出来,大人都指着月亮,说那就是月姥姥。刚刚开始呱啦话的孩子,口齿不清,干脆就说成“姥姥”。

那时代,月亮之于孩子,就是个美好的象征,既明亮又慈祥。因此,很多皖北人的记忆深处,都有着对月亮的美好畅想。至于嫦娥、玉兔、月宫的传说,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学习得来的知识了。

俗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月姥姥,黄巴巴”,是整首歌谣的背景铺垫:那是一个穷苦的时代,更是一个充盈着人间烟火气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歌谣中的人物,爹,妈,毛头,次第出场。

爹干啥?织布;娘忙啥?纺花,也即纺棉花,就是皖北人俗称的纺线。这个线,才是织布的原材料。跟男耕女织相比较,纺线织布,同样也是农耕时代的典型场景。只不过,一为农忙,一为农闲了。

简短接说。农闲时的一个月色淡淡的夜晚。爹织布娘纺花之时,偏偏自家的孩子——小毛头,又哭着要“吃妈”。这里解释一下。过去很多皖北人,称母乳喂养为孩子“吃妈头”,也简之曰“吃妈”。

怎么办呢?拿个白馍哄哄他。从前,皖北人把麦面馍,就叫作白馍。能经常吃得上白馍,已是上好之家了。普通人家,偶尔蒸一回白馍,已属难得。因此,拿个白馍,就已经够得上慷慨大方了。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明明是哄孩子的白馍,怎么会爹一口、娘一口地吃了呢?甚至还有点儿抢着吃的意思。在我看来,一方面,因为劳累,爹娘也确实感到有些饿了,咬一口好吃的白馍,填填肚子。另一方面,爹娘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在孩子身边,也喘口气歇一歇。也不过就这么一小会儿,他们都没忘了逗一逗孩子,取个乐子。

爹一口,娘一口,咬住毛头的手指头。一争一抢一咬之间,所谓人伦之乐,伦理之情,都在其中了。那是怎么样的一幅画面呢?日子虽然穷苦紧吧,但温情四溢,温馨怡然。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人家,对那样的场景,我猜,该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相关文章

  • 歌谣录|月姥姥,黄巴巴:穷苦时代的伦理情

    月姥姥, 黄巴巴; 爹织布, 娘纺花。 小毛头, 要吃妈, 拿个白馍哄哄他。 爹一口, 娘一口, 咬住毛头的手指头...

  • 姥姥的土歌谣

    豌豆花,攀园子, 八月十五炸丸子。 大人仨,小孩俩,村长的媳妇抓一把。 快点吃,快点咽,别叫社员看清提意见。

  • 我的姥姥(一)

    看了李一诺回忆自己姥姥的文章,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的姥姥。 我的姥姥的一辈子。是那个时代很多穷苦人家女孩的缩影。 姥...

  • 苦难逆袭(长篇小说连载10)

    黄三饱受穷苦煎熬,早就想摆脱穷苦,穷苦穷苦,越穷越苦,富贵富贵,一富就贵!黄三想法太天真,做梦都想升官发财,可惜他...

  • 《黄泓圣回忆录》

    《黄泓圣回忆录》 #《黄泓圣回忆录》#回忆#回忆录#著作#黄泓圣回忆录#黄泓圣著作#黄泓圣

  • 【再读红楼】第39回:李纨思旧情落泪,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编故事

    回目: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回目解释:村姥姥-刘姥姥,情哥哥-宝玉 时间:8月里,秋天 地点:荣国...

  • 乡野珍果之八月炸

    八 月 炸 “八月炸,九月黄,十月打来诳娃娃。” 民间歌谣传唱的,是说一...

  • 怀念

    小时候 姥姥 哼着歌谣 背着我 走过山 走过桥 现在 我拿着旧照片 找到山 找到桥 却找不到 曾经的歌谣

  • 旧时代的歌谣

    这是我在简书上的第一篇文章,所以要想一想以何开头。搜了搜自己的文件库,发现还是以诗开头为好。 我实...

  • 蛮荒时代的歌谣

    说起西部片,脑中出现的画面可能是:帅气的牛仔,一望无际的原野,跃马驰骋和持枪格斗。而在《巴斯特的歌谣》这部影片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歌谣录|月姥姥,黄巴巴:穷苦时代的伦理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g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