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原来我那些为孩子好的唠叨,竟悄悄变成了扎向他的小刺。其实每个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好,我们也希望做一个能跟孩子共情的妈妈,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有时候我们会变成扫兴的人。
书名:《父母不扫兴,孩子更自信》
作者:写书哥、陈正义
出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中用超真实的对话场景,把我这类扫兴型父母的沟通陷阱扒得明明白白。
那些我踩过的坑,原来都是错的,那些我以为的立规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越推越远。
书里用“错误对话vs正确沟通”的对比,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日常:
孩子睡前兴奋聊天,我直接吼“不许说话!赶紧睡!”(现在才懂该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想和妈妈分享的秘密呀?”)
陪写作业时像唐僧念经“别磨蹭”,却没教他“把作业拆成小任务,完成一项就画颗小星星。
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我急着说“是不是你的问题,你检讨自己没有”,却没引导他“试试用‘我觉得…’表达感受”
……
原来我总用“否定式沟通”把孩子的热情浇灭,还美其名曰“为你好”。真的好后悔,好自自责。
这本书最戳我的3个点
①场景全覆盖:从家庭日常到学校社交,从生病照顾到婚姻话题,连“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这种细节都有解决方案!
②童话式表达:用小动物的故事讲沟通技巧,孩子听得懂,家长学得会(比如“小兔子磨蹭被时间小精灵惩罚”的故事,比吼一百遍“快点”有用多了)
③反套路自查:每章结尾都进行扫兴父母自测,我边看边冒冷汗——原来我90%的回应都在扫兴清单里。
孩子磨蹭不是故意气你,可能是“时间感知力”没发育好,用沙漏可视化时间更有效。
拒绝同学礼物时,别说“这个不好”,要说“我们一起做个更特别的交换吧”。
孩子问“妈妈你爱爸爸吗”,别敷衍“大人的事小孩别管”,而是认真分享“我们像两棵树,根连着根”。
正在把书里的“正确话术”记在心,用在日常,比如:
把“不许哭”换成“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想办法”。
把“真笨”换成“这次没做好,我们试试新方法”。
把“赶紧的”换成“你打算先做哪一项?妈妈帮你计时”。
养孩子哪有完美父母,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不扫兴的父母——不否定他的情绪,不打击他的热情,不替他做所有决定。毕竟,我们第一次当父母,他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