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到济南,367公里,一家五口,一辆日产丰田,午休后两点出发,预计晚上七点到达。顺着黄海的风一路开向内陆,暑期炎炎,一辆接一辆的旅游汽车拥堵在高速路上。指针飞速地从两点跨到七点,庞大的汽车只能缓缓蠕动。
“还有多久才到啊?”
“我快饿扁了!”
十岁的弟弟在狭小的车间里嚎叫,他肚子里的馋虫一到饭点就开始撕肠扯肚,大人也是心急如焚,口头上依旧用。“快到了快到了”的字眼望梅止渴。我望着远处缠绵的夕阳,像是颗炸得油亮的荷包蛋,又像是碗火红辛辣的麻婆豆腐。
“新鲜的小黑猪猪腿肉,煮开切成几大片,有肥也有瘦。”
“锅里热好油,先丢下葱姜蒜、辣椒爆香油。”
“接着倒入切得小指长的猪腿肉,炒到肉片”卷曲油亮。”
“把肉擀在锅边,舀上几勺郫县豆瓣,炒出金黄的油汤。”
妈妈对着弟弟耳朵绘声绘语,弟弟安静地趴在妈妈大腿上,享受着那一碗为他制作的“回锅肉”。
“哎呀哎呀,怎么口水流我腿上了!”
妈妈一阵尖叫,弟弟赶紧用纸巾擦了擦嘴巴,双手又抱住妈妈的腰请求,
“你快点说嘛,接着又要怎么做?”
全车瞬间发出哄堂大笑,我拉下车窗,猛吸几口,让风灌进收缩的腹部。
“接着就是把肉擀下去,和炒香的豆瓣酱混合在一起,越炒越香……越炒越香……”
回锅肉是四川最地道的一道家常炒菜,和白米饭搭配在一起,堪称人间一绝。回锅肉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风华绝代的宋朝,到了明朝的“油爆猪”做法基本定型,清代更有翰林学士为回锅肉撰写菜谱传记。纵使翰林学问深几许,饮食男女,依旧要拜倒在回锅肉的石榴裙下。在四川,不同家庭有不同地道的做法,炒蒜苗、炒大葱、炒芽菜、炒锅盔,配料不同,做法大多异曲同工,必不可少的就是四川郫县豆瓣,一下一个准,一下一个香。
奶奶是我们家的掌勺大厨,回锅肉也是她的一道当家绝活。第一顿吃下的蒜泥白肉,摇身一变就是上等的回锅肉食材,毕竟“回锅”的重点,就是再次回到锅中。奶奶怕吃辣,所以我们家的回锅肉避免了传统做法中的豆瓣酱。泡坛子里浓郁酸香的红辣泡椒成为主角,对半切条,拍颗蒜、拍片姜,切出手指大小的豆腐干片,一股脑下入锅中,特级酿造酱油、半勺耗油、点点料酒,五香俱全。老当益壮的奶奶左手掸着锅,右手抡着锅铲,炒得活虎生威,炒得香气熏天。只要有盘豆腐干炒回锅肉坐阵,一大正子的白米饭都要被我和弟弟完全掏空。爸爸总说我和弟弟没吃过正宗川菜,所有菜经过奶奶只手都变成少辣少盐的老年菜。但正宗与否,对于吃饭的我们早已不重要,只要配上白米饭那一刻,能够相濡以沫,能够一干方休,那就是对的菜遇上了对的吃货。
大二暑假,和大大去厦门骑车,徐徐海风,碾碎沙子的车轮。我们连续吃了一周海产品,最开始是新奇,接着是饱腹,到最后就只剩消化不良,满口发咸,满肚无欲。最后一天起到一个僻静深处,白木红字招牌,“四川家常菜”,我两眼发光,转头望向饥肠辘辘的大大,和他四目相对,会心一笑,赶紧锁上单车,大步入店,
“回锅肉!”
“大份的!多辣椒!”
也不看菜单。,我俩震声呼喊心中所要,即使不正宗,能够照葫芦画瓢,也是心满意足。
不知是我俩积怨许久,还是那天骑车太累,回锅肉一颗算一颗姜也没落下,店家煮的一大阵子饭被我们挖去一半。大大说,那两个服务员一定在那里议论,“他妈到底哪里来的饿死鬼?白米饭都吃得那么高兴?”
回到北京,我和大大对回锅肉的热爱有了质的提高,尝试研发多种版本。我们用泡得发软的腐竹炒回锅肉,豆制品的爽口配上回锅肉的油润,我们又尝试用馒头片炒回锅肉,主食的饱腹遇上回锅肉的鲜香。后来我们直接换掉郫县豆瓣,买了湖南的泡椒罐头,倒入半瓶青绿色的泡椒,配上同样青绿色的蒜头,用酱油、醋、料酒简单调制,翻转关火,最后撒入星点味精。这款改良的泡椒蒜头回锅肉是我们最成功的一款,也是最能下饭的一款。每次同学聚会,我们就炮制出改良版回锅肉,北方冬日白雪皑皑,我们在屋内吹着暖气,吃着改良版回锅肉,吹着不要脸的牛皮。直至现在毕业几年后,回想起在厨房里翻滚的回锅肉实验,舌头就开始泛甜,饥渴的胃酸又从每根神经喷涌而出。
我曾经遇到个上海老饕,他认为被誉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非常小家子气,不比粤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五禽俱全,不比鲁菜,色相与口感咸香搭配,请客特别有面,川菜吃饭,翻来覆去都是回锅肉、水煮肉、宫保鸡丁,永远都是随处可得的家禽,衣冠楚楚,却要被辣得擤鼻涕流粗汗,实不雅观。最开始我也信以为真,身为一个四川人竟感觉有些狼狈。后来吃过上海的传统家宴,才明白他自捧高大的本帮菜、淮扬菜,奉为经典的红烧肉、狮子头,也不过是家禽中的主角猪五花。人类总是欲求未满、追求新鲜,总是认为最稀有、最独特、最高贵的,才是最好的。可能是我的味蕾比较贫贱,在饥饿的时候,渴望的依旧是猪肉,在空虚的时候,想念的依旧是最家常的川菜。
有人在网上抨击四川回锅肉,认为吃进嘴巴的菜多次回锅不卫生,认为太辣太咸伤害脆弱的肠胃系统,并且指出之所以创造回锅,是由于以前人们对食物极度珍惜,又有做一顿大锅饭放三天的陋习,新时代的人们应该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我着实觉得可笑,无语,人类至今还在吃回锅肉,不是因为进入不了新时代,而是因为并没有明确证据表示回锅肉致癌,再者回锅肉也足够好吃足够制霸川人饭桌900年。自从跨过大众消费定义的18岁至25岁用户群,就感觉自己年老固化,任何打着新时代、,新科学旗号的生活方式都让我感觉是在耍流氓。吃饭本是一大家常,说得再绝一点就跟拉屎一样,越较劲越不通畅,爱咋咋地。回锅肉要是不回锅,那全体四川人都可以改吃湖南人的青椒小炒肉,九百年回锅经典在我们这一代彻底灭绝。
说到最后,发现自己还是为回锅肉较了劲,毕竟想要吃到口地道川菜,还是回回锅吧,相信我,越回越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