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七)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七)

作者: 赤松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21:44 被阅读0次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读

圣人没有成见,而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

百姓善良的,固然善待他们;百姓不善良的,不但不摒弃,反而更加善待他们。

因为圣人是各因其用而用之,绝不失其善,这样人人自然都会同归于善。百姓信实的,固然要以信对待;百姓不信实的,更应以诚信对待,因为圣人是只守信实,不知虚伪,惟其如此,所以才能化去虚伪,使人人同归于信实。

圣人治理天下,是无私无欲,无莫无适的。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也是浑朴没有机心,因为圣人对待他们,就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务期使他们各顺其性。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读

人始于生而终于死。

当人生的时候,四肢九窍都属于生;当人死的时候,四肢九窍也都属于死。再看人生的过程,自幼至死,中间有许多劳动,动必有损,以至四肢九窍也都归向了死地。

这是什么缘故?实在是因为愈看重肉体,愈保不住它啊!

听说善养生的人,在陆上行走,遇不见攻击的牛虎;在军中作战,碰不到杀伤人的兵刃。

牛虽凶悍,却无法以角来攻击;虎虽勇猛,爪子也没了用处;刀刃虽利,却难以使用。

这乃是因为善养生的人,绝不进入致死的境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

道为天下之母,所以万物皆从道生,随之便有了蓄养之德;

既生既蓄,物才能为物;

物既为物自然就有了貌像声色;

物既成形,则形形相生,产生了无穷尽的万物;

这一切的形式,乃是由于一个名叫“势”的力量在其中操纵。

万物既从道生,所以莫不尊道;既受德蓄,所以莫不贵德。

但是道虽尊,德虽贵,却不自以为尊,自以为贵。

它施于物的,并不是有心命物,而是让物各自为生,各自以蓄。

所以说,道虽化生万物,德虽蓄养万物,虽长育、安定、覆养万物,却是化生而不为己有,兴任而不恃己能,长养而不自以为主宰。像这样微妙深远的力量,就是玄德了。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m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