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还养过鸭子和鹅。
鸭子身材矮小,脚掌上有蹼。鸭子需要水,养在我们缺水的北方,真是难为了它们。小时候,可以养在盆里,毛绒绒,憨态可掬。
再大一点,盆里撑不下了,要带着它们去水渠里游泳,不能去大水渠,否则它会顺着水流游到别处去,就在旁边的小水渠游一游,让他们过个瘾。
村里有个姓孙的人家,有几个能干的儿子,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了个水塘,他们家的鸭子总是毛色光亮,耀武扬威的,让别人望洋兴叹。
其他人家的都是旱鸭子,所以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脏兮兮的,羽毛上落满了灰尘和碎屑,脚蹼上面缠着破布条或细绳之类的东西,有些“虎落平原遭犬欺”的感觉。
鸭子的毛色不纯,以黑褐色为主色,双腿粗短,动作笨拙,摇摇摆摆,姿势也不好看。尤其是它的叫声,难怪有“公鸭嗓子”一词,实在是听不惯。
只有倒了水里,它们才变得神采飞扬。叫声格外动听嘹亮,拍打着翅膀,羽毛闪闪发亮,整个鸭子都变漂亮了,不再是“丑小鸭”。
我没尝过,据说这种鸭子的肉不怎么好吃,纤维粗。鸭蛋的腥味也重,口感一般。所以,大概过了两年吧,鸭子在村子里销声匿迹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至于也罢,鸭子也好,还是适合生长适合它的土地上,才能焕发出独有的风采。
养鸭风过去后,各家各户又开始养起了鹅。在农村,大家效仿做事,不全是因为攀比,是一份热爱生活的烟火气,是自由地支配生活的获得感。
鹅小时候也是毛绒绒的,个头稍大一些,金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鹅长大后,变得更好看了。全身的羽毛洁白如雪,它们高昂着脖颈,像美丽的白雪公主,迈着高贵的步伐,款款走来。
同样是缺水,但鹅们从不把自己弄的脏兮兮的,遇到水,它们就更美了,它们扇动长长的翅膀,在水里欢腾,溅起一串串水花。仿佛下一秒,他们就会振翅而起,飞翔天空。
鹅唯一不讨喜的地方是它的警惕性,也许这是从孩子的眼光来看的。有人却喜欢这一点,据说养鸡养一群鹅,可以不用养狗。
一群鹅起初在闲庭信步,一副雍容华贵的姿势,很少见它们蜷缩的样子,始终精力充沛,自信满满。
忽然,有陌生人来了,或者飞来一只鸟,跑来一条流浪狗,溜进院里一只猫。不得了了,鹅群开始集体发出“咯咯咯”的集体鸣唱,顾着翅膀,做出随时展开翅膀拼命的架势。这时它们变得敏感多疑,琐碎聒噪,从贵妇瞬间变成了村妇。
我不吃鹅肉,据说鹅肉味道别鸭肉好吃,鹅蛋个头大,有鸡蛋的三两倍,味道也还可以。但不知为什么,后来养鹅的人也渐渐少了。
后来村里又流行过养火鸡,不过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了故土。据说,火鸡的羽毛五颜六色,长相怪异,头顶长着一个红色肉团,比鹅还威武,叫声特别像一群女人集体发出的笑声。
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养鸡,同是禽类,它们显得更朴实和低调,跟乡村的基调很搭。虽然估计这辈子也没这个机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