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篇文章转载于我的一位朋友,新浪微博名叫做阿六不在家。《活着》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我大致了解过,这本书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生命的传承》,简要地讲述了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说的一点让我很惊讶,一直认为活着其实就是想要去发现更多未知和美好,但是他对活着的感悟打破我对活着的理解。
1 “活着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2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3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4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
5 "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没看过活着这本书之前,听到过甚多的人对这本书的阅读感慨,或许对于我来说他所发生的一切,或许有些同情和无奈,就像在路边看到的乞丐,做的最多也就只打发些许零钱。我想阅读的每个人都去了解别人的故事,最后只能庆幸自己当前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生活依旧继续。或许是看淡了贫穷和苦难,认为这个世上本来就是两极分化的局面,如果刻意要在这已经形成的社会局面去争个头破血流,也只是遍体鳞伤,不埋怨人生不堕落,积极向上的生活就是幸存的那一个。
我对书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压抑,作者写的很平淡,所有人的死亡都轻描淡写,但是感受却让我们自行体会,亲人离亡没人能够阻挡,生活的无奈也只有切身体会才能真的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