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积极沟通,确立界限,不包办、少命令,运用共情式聆听,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反而比积极干预来得有效。成年人必须放弃对结果的控制,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生活当中的起伏,承担行为的后果。比如说有一天天气很冷,但孩子不想带外套出门,如果唠叨到孩子妥协,或是等到孩子感冒之后再来一句“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么孩子关注到的就只是家长有多讨厌,会把精力集中在跟父母对抗上。如果孩子自己受到教训,而家长却什么都没说,那么下一次降温,他反而可能会自觉带上外套。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的教训,影响更持久。
如今的社会现实,普遍是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跟玩伴协商问题、解决矛盾、学会控制情绪,而这些技能对整个人生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安全和效率,从幼儿园起就是在大人监管下跟别的小朋友玩,参加有人看管的课外班,时时刻刻都有大人在监视,有矛盾就马上调停,随时准备干预,孩子们没有机会锻炼与人交际的技能。凯瑟琳反思了一下,为了能让孩子体验随意玩耍的乐趣,并在玩耍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停掉几个孩子的课外活动班。她觉得这些比具体的知识重要。
做父母的学问太多,压力太大。书中也宽慰大家,作为父母,不是神仙,不能总想着时时刻刻都要说出最完美的话语,也不用要求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普通人都是状态好的时候才有耐心,状态不好时不冷静。但状态不好并不值得羞愧,而是一个机会,可以向孩子们展现要怎样道歉,以及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当然,如果能够在发脾气之前及时刹车,就又获得了一个锻炼在5分钟之内平息情绪的好机会。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课堂,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时时刻刻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