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力管理》读后感

《精力管理》读后感

作者: 夫礼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3:04 被阅读3次

相较于阅读过的其他书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仅仅是源于笔者无意中读到的一篇博文(文末给出参考链接)。该博文中,作者首先就大部分人的通病进行了描述,仅仅是这些描述就让笔者有了很强的感同身受感觉,进而对博文里一句话中提到的《精力管理》一书有了极大的兴趣。

1. 我们的通病

这里先引用下博文里提到的大部分人的通病。正所谓“对症下药”,在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后,我们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它。

  1. 接到任务后就马上想扑过去,毫不给自己对这个任务的评估时间,以及规划这个任务的实现步骤。
  2. 一旦开始做事就不想停下来,一心只想着一气呵成。如果这个事情简单在你没有疲惫之前就做好这个也就无所谓啦;但是,往往你就会在短时间内做不完。所以导致自己很累,遇到困难思路狭隘。更具体的表现就是每天临下班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头脑炸裂。
  3. 在任务已经开始做的过程中一旦有人打断就很难受,甚至接不起来。

2. 书籍内容

全书的核心论点是相比较于管理时间,我们更应该管理的是我们的精力; 相比较于投入的时间,更应看重投入的精力。只有管理好精力,才能做到高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1 能力拓展

正如《功夫熊猫3》里师父告诉阿宝的“如果你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永远没法进步”。走出舒适区去承受压力才是成长的关键。但正所谓过犹不及,事后充分且有效的恢复和承受压力是相辅相成的,想要成长和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长期回报,我们要学会接受短期不适,通过超极限消耗精力并有效恢复,我们会在各方面成长。

这种类似疫苗一样的压力免疫方法被广泛应用于SERE项目,士兵训练等等诸多方面,既要防止压力过低达不到免疫效果,又要防止压力过高导致的压力敏感。这也恰恰契合了《刻意练习》里的"离开舒适区,但不要太远。"

2.2 波动性

相较于一旦上路就停不下来的工作/做事方式,全情投入-放松-全情投入......交替地进行更符合自然规律,也能让自己拥有更高的效率。所以从现在开始,哪怕工作再忙,再紧迫,也要学着见缝插针地休息,不管你是一线人员,还是管理者,都要意识并学会到这一点——如果你想要一个更加高效的自己或团队。

正如音符间的停顿空白组成了音乐,字母和空白组成了单词,有意识地划分出工作和休息的界限,强迫自己在固定的时间点/时间间隔离开跑道,自己掌控好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例如每90~120分钟休息一次,吃点东西喝点水,出去走一走等等,都能帮助你极大恢复已消耗的精力,确保可以持续地全情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中。

在工作中加入放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擅长直觉和顿悟的R思维出来主持局面,而往往这就是所谓的灵感产生的时机。

2.3 仪式习惯

相较于自律和克制,我们更应该是养成一系列习惯。我们是习惯的造物。

仪式习惯的养成,一开始阻力大,需要投入的精力多,但一旦养成,它会大大节省我们的精力,所以这也是衡量该习惯是否值得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因为仪式习惯的优势就是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

和我们设想的恰好相反,习惯并不会妨碍自主性,而是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氛围让我们自由地发挥、勇敢地冒险,而突破性的创意就会应运而生。

相较于先思后行,我们需要主动去培养自己先行后思考——这就是仪式习惯,因为精力有限,我们需要培养一系列的仪式习惯来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投入,将节省出来的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的位置,保证我们的全情投入,以及持久性。

习惯才能将生活变得有条理,而不是自律。因为自律是非常消耗精力和自控力的,而我们养成习惯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精力和自控力的消耗,毕竟它们珍贵又极其有限。

面对难度越大的挑战,相应建立的仪式习惯越要细致入微,比如士兵备战。这就是笔者之前犯过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例如将东西周期性地换个位置放置,然后用大脑记住其位置——类似星爷电影里的,你以为它是个刮胡刀,其实它是一个吹风机,自以为多么机智,现在想想真是愚蠢至极,大量宝贵的脑力和精力被浪费在这种不知所谓的地方,导致解决真正在意的问题时候无法进行100%的全情投入,进而导致整个人暴躁易怒,恶性循环;现在每时回想真是极其的幼稚和愚蠢!

本书所谈到的仪式习惯类似于《自控力》一书中的降低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让你找不到理由给自己开拓,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按计划行事。

对于仪式习惯的养成,一般是30~60天为一个周期,而按照书中的统计书籍,对于任何一项仪式习惯的养成,如下的两个基础训练能够极大地增加养成的成功率:

  1. 规划方式。就是规划在仪式习惯养成的过程,每一天或者你自己定义的阶段中你需要做些什么,这些规划越详细,你最终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这个方法依然是呼应了上面所说的“降低行动的不可预测性”。这里读者可以解决自己近期的目标进行一次自我尝试——例如新一年的锻炼计划,为将要到来的考试所做的准备计划,下班后的学习时间规划等等。仔细规划这些时间,相信百利而无一害。
  2. 记录进展。这里的记录是为了自查,但切记这不是为了给自己施压,而是让你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这也暗暗契合了老祖宗的“每日三省吾身”。
2.4 精力恢复小技巧
  1. 长长地呼一口气会促进精力的恢复。吸气数到3,吐气数到6。
  2. 下午3点到4点是人在一天中最疲倦的时候,而应对之法则正是午休四十分钟。这将有利于长时间保持精力(笔者深有体会,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3. 总结

就像健康的心脏线条应该是波浪的,一条直线意味着死亡。这本书让笔者重新认识了张弛有度这个词,人的精力有限,一味地蛮干只会把自己逼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我们的精力有限,所以要学着将养成诸多仪式习惯来节省精力,加大自己的精力的最大容量,然后将这些增加的,节省下来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这些都是需要后天习得的技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锻炼自己给事情划分优先级的能力来保证精力使用效率的最大化,锻炼自控力让自己能够离开工作台去短暂休息以恢复所消耗的精力,锻炼全局意识来理解短暂的休息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培养自信心以应对质疑等等。

最后,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挑战并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人

4. 参考

  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 《自控力》
  3. 精力需要管理
    《精力管理》

相关文章

  • 2019-06-16

    萌姐《精力管理手册》的读后感 作者:张新 读书摘要:精力管理是效率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的前提。好的精力来自于好...

  • 《不懂精力管理,看完你就会了》

    今天发表一下读后感《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 托尼·施瓦茨 1.什么是精力及如何管理精力 精力就是做事的能...

  • 职场人如何做好精力管理?

    前面的话: 这是我读爱芬老师分享的如何做好精力管理的读后感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精力管理?简单的来说,精力管理就...

  • 每周一书——《稀缺》——行为心理学

    稀缺 20171122 读后感受: 不仅时间管理,也要带宽管理。 可以理解为压力管理和精力管理。 日常管理中必要留...

  • 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1、2章读后感 这几天,精读了《精力管理》一书的第1、2章,本书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其核心思想:时间管理已...

  • 管理你的精力——《精力管理》读后感

    时间管理对于我并不陌生,从小就被教育按时完成作业,再到16年左右接触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GTD还是番茄钟又...

  • 精力管理读后感

    361 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区别P17 时间管理:我个人认为时间管理是单思维的,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似的,认为我自...

  • 精力管理读后感

    精力管理读后感 “早上好!” “唉,早上好。” “怎么大清早就无精打采的?晚上没睡好吗?” “今天有三个文档要交给...

  • 《精力管理》读后感

    关于精力的那些事 我从来没想过,原来要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处理好,会有这么多技巧。先从做开始;然后要从小事做起,培...

  • 《精力管理》读后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在事多的时候往往更加突出,总是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每天有48小时。时间的延长或许可以解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力管理》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y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