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饥饿感从哪里来?
大多数人都认为,胃里没有食物,人自然就会感到饥饿,所以多吃食物人就不会饿。真是这样吗?
讲一个科学研究。
有两组空腹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A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酸,结果没有产生饥饿感,而B组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结果很快感到了饥饿。
同样处于空腹状态,能量来源不同,反应不同。原因是什么?
胃的容量变化很大,由空腹时的50 mL可以增大到进食后的1 500 mL。胃容量感受器在胃壁肌肉里。胃容量被食物撑大的时候,胃壁中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减小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张力。这样可以保持胃内压力不变。
很多“大胃王”一次性能吃大量食物。你问他为什么吃这么多食物,他会告诉你他“很容易饿”。如果你一顿饭以吃肉为主,尤其是吃肥肉多的肉,你会发现自己没吃多少就饱了——有没有饱腹感和胃里是不是充满了食物没有明显的关联。
一个人一顿饭摄入了很多淀粉,只吃很少的动物性食物——比如吃一大碗牛肉面,面条很多,牛肉两片,上面撒上星星点点的蔬菜,这样的牛肉面色香味都很到位——但就是不禁饿。
他的胃会被撑得很大,面条中的淀粉会快速被淀粉酶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会激发身体释放胰岛素,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如果这个人有胰岛素抵抗,那么过多的葡萄糖就会被挡在细胞外面。然而此时,胰岛素依然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下来。
当血糖降到3.9 mmol/L以下,这个人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心慌、气短、出虚汗、全身无力、手发抖。低血糖的人会饥不择食,赶紧抓点淀粉类食物来吃。
这样会使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摄入淀粉,血糖上升,胰岛素分泌量增多,出现低血糖反应,再摄入淀粉,血糖再上升……
所以,吃每一顿饭时,你都不要过度惊动你的胰岛素,并且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要充分摄入。当然,食物还要好吃,这顿饭才能打高分。
很多白领中午会购买盒饭,目前大多数外卖盒饭(以下称“标准盒饭”)的食物结构是100 g米饭、200 g蔬菜和50 g肉类。
因为很怕下午会饿,他们往往都会把整份盒饭都吃完,宁愿吃撑一点。你可以看到,那些吃标准盒饭的白领们并没有吃多少肉,也没有去喝酒,却依然肚子圆圆。
其实,想要有饱腹感不一定非要吃得很撑。举个例子:眼前有两个碗,大小一样,一个碗里盛满米饭,另一个碗里盛满肥肉。
请问,哪一碗你能吃得下去?有饱腹感和感到吃撑的原理不同,前者是化学传导,后者是神经传导。
很多营养师在给客户设计饮食时,总是按照食物的能量来计算,脂肪的能量高,所以要少给,他们允许患者喝粥(赞成喝粗粮粥),让患者吃很多蔬菜,把胃撑得满满当当。
这些营养师往往没有注意到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不同,人体反应不同。
我们应该倒过来想问题:细胞需要什么营养,我们就吃什么食物。
你如果喜欢吃主食,就要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才能让胰岛素少释放一点?如何让餐后血糖不飙升?如何让自己持续数小时不饥饿?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食谱,身体才能真正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