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事连载 | 丰 碑(41)草稿之一

故事连载 | 丰 碑(41)草稿之一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11-24 21:01 被阅读0次

小焦看的是渡江英雄马毛姐的事迹材料。当时马毛姐只是个14岁的小姑娘,支前参战的热情非常高,决心要用自家的船送解放军过江打老蒋。部队看她年龄太小,又是个女孩子,不让她上船,就在船离岸的刹那间,只见她手撑那根划船的竹竿,飞身跃起,稳稳地落在船上。这时船离岸已远,人也下不去了,只好同意她参战。她那个离奇的上船动作,当时看得大家眼花缭乱,据说后来拍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其中女主角手撑竹竿飞身上船的镜头,就是以马毛姐为原型拍出来的。马毛姐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战后的第三年,她作为英模代表被邀请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M・Z・X的亲切接见。就在这次接见中,M・Z・X为她起了个正式名字马毛姐。

有了这一层关照,马毛姐不想出名也得出名。以至于在渡江战役40周年之际,巢湖邮政局专门为她发了个首日封,上面盖了个长方形邮戳,上书“马毛姐渡江第一船”。小焦是在阅览马毛姐资料时发现了这个首日封,它夹在那一迭厚厚的资料里面。

小焦感到奇怪,所有的文字资料中都没有提到渡江第一船,怎么会冒出个“马毛姐渡江第一船”的信封呢?,难道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了追根求源,小焦打开电脑,在互联网查找。这一查不要紧,一下冒出七八个渡江第一船。其中江苏有王小弟等3条船,安徽除了张孝华、马毛姐的船外,还有王东诚、王德金两条船,都言之凿凿地号称“渡江第一船”。最先见诸报端的,是作家吴强(《红日》的作者)1959年4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告文学《渡江第一船——纪念渡江战役十周年》。文中披露的主要信息:9号船,船主王东诚;船上指战员是三野某军九连连长刘刚及一个加强班;出发地是无为姚沟至北埂段。南岸的豋陆点及出发和豋陆的具体时间,文中都没有交待。

唐诗听了小焦的介绍后,又在电脑上把这些文章细细地看了一遍,陷入沉思之中……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船都是真实存在的,应该都是各个江段最先抵达南岸的船,说他们都是渡江英雄船,是毫不为过的。但如果说都是渡江第一船,显然不可能,因为第一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

那么,究竟谁是真正的第一船呢?唐诗采用排除法,得出了一个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

首先,由于渡江战役实施的是“中心突破”的战略,东、两集团比中集团晚一天渡江,因此,处于东集团江段的江苏那3条船,就被排除在第一船之外。

剩下的4条船,都在中集团的江段。令唐诗疑惑不解的是,除张孝华的那条船外,其余3条船都没有准确的起渡和豋陆时间,都绕开了这个关键因素,甚至连日期也没提。那么,这些船凭什么来认定为“渡江第一船”呢?这个问题唐诗回答不了,只能猜测为当时的参战部队各自认定的。

猜测不能作为依据,还是要根据现有材料逐个排除。

先看人民日报上刊载的王东诚那条船,资料上有一条重要线索,就是起渡点在姚沟至北埂段,前面已说过,部署在这个江段的部队是第二十四军。再看马毛姐的船,资料中没提起渡地,但有南岸的豋陆点铜陵县金家渡,而金家渡正是二十四军的豋陆点。

相关文章

  • 故事连载 | 丰 碑(41)草稿之一

    小焦看的是渡江英雄马毛姐的事迹材料。当时马毛姐只是个14岁的小姑娘,支前参战的热情非常高,决心要用自家的船送解放军...

  • 故事连载 | 丰 碑(41)

    第一船考 小焦看的是渡江英雄马毛姐的事迹材料。当时马毛姐只是个14岁的小姑娘,支前参战的热情非常高,决心要用自家的...

  • 故事连载 | 丰 碑(41)草稿之二

    看到这里,唐诗不禁哑然失笑,一个有始无终,一个有终无始,合起来原来是一家,都是二十四军的船。既然如此,马毛姐和王东...

  • 故事连载 | 丰 碑(25)草稿之一

    从纪念馆出来,唐诗等人在返程路边的一个饭店吃了午饭。 离开纪念馆时,佘馆长邀请他们留下来吃农家饭,他也注意到隔壁确...

  • 故事连载 | 丰 碑(26)草稿之一

    王一平接着又为唐诗出主意。他说,50多幅书法作品,完全可以办一个正正规规的主题书法展览。主题就是这个展览的主旨,你...

  • 故事连载 | 丰 碑(33)草稿之一

    令唐诗感到意外的是,岳惠民书记是只身一人而来,连秘书都没带。一般情况下,地委书记出门,尤其是在公众场合露面,总是前...

  • 故事连载 | 丰 碑(32)草稿之一

    李青松笑着说:“没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军歌。这个场合,要的就是气氛,今天的气氛很不错嘛,呵呵。” 见李常...

  • 故事连载 | 丰 碑(34)草稿之一

    会议室的一角放着一台电视机,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电视上,只见上面正在播报本地新闻。画面上,地//委//书//记岳...

  • 故事连载 | 丰 碑(35)草稿之一

    接过话筒,唐诗询问道:“你好,请问哪位?” “我是汪仁贵。”电话那边回道。 “汪校长呀!”唐诗惊讶道,“你好你好,...

  • 故事连载 | 丰 碑(38)草稿之一

    张孝华的孙子名叫张千余,看样子四十出头,身材魁梧,一表人才。 唐诗问他:“还记得你爷爷的事情吗?” 张千余说:“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41)草稿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az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