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一个管理者不能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善用手中的魔杖,做一个好巫师。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有没有把自己管好呢?
那问题是,每一个人嘴里的勤奋,是同一个概念么?
不是。
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勤奋,完全是不同的含义。
总经理的勤奋,是思考战略层面,思考人事布局,思考产出比,未来几年的规划。
假如他天天背着包,和销售一样去跑业务,还是不是勤奋?
不是,是一种思想上非常懒惰的行为,甚至就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就得思考,自己真正的勤奋,得体现在什么地方?
有没有用行动的勤奋来掩饰自己思想上的懒惰呢?还真不一定。
在主营业务上,在自己的位置上,如何链接更多潜在的合作者,才能打得更好?这是劳务性收入的维度。
在投资上,要找对方向,判断未来资产价格还能不能上涨,投资哪里,如何获取更稳定的现金流。这是财产性收入的维度。
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实在是安身立命之本。尽量不买到烂尾楼,尽量寻找站在风口的机会,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这种思考,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勤奋。
难点又在哪?在于冷启动。
小时候在农村,看父亲启动拖拉机,总要先把拖拉机的把手插进去,卯足了劲儿,使劲地摇,非常吃力地转上几圈,当马达声伴着浓烟响起,就算发动开了。
一旦启动,齿轮转动起来,动能起来,后面就不用力气了。
这个冷启动的阶段,既要靠勤奋,还要靠自律,更可能得靠天赋。
须得找对方法,甚至是得有贵人提携。
俗话说,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这里还有一个自律的问题。
至于自律,这种特质,不是个人的属性,不能只靠个人意志力实现。
它是一种阶级属性。什么是阶级属性?就是这个阶层的人,都是这个德行,在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是自发的、愉悦的、不痛苦,不需要人逼迫。
现在的有钱人,基本上都是身材匀称,健身、爬山、跑步、读书之类的。时代不一样,代入的标签自然不同。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大腹便便的样子。
都是源于自律。
最重要的是,这种坚持,有正向积极反馈的时候,自律就会水到渠成。
大家都是俗人,赚钱本身就是开心的,在赚钱的同时,还能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有智力上的优越感。这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是自己和其他人有不同的见解,并且最终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据说也是大多痴迷的快乐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