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文才、任侠与迷信(中)

作者: 郭盖头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16:26 被阅读0次

2、李白的任侠

李白是一个侠客,剑术高明,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不是我的想象,也不是为了夺人眼球在这里飞短流长。

要讲这一点,我们先要看看他所处时代的风气。大的几个王朝,秦汉唐宋元明清,大概只有秦、唐两个王朝有尚武之风。为什么这么说呢?秦王朝实行的是军功等级制度,爵位分二十等,斩首越多,爵位越高,所以秦人尚武。唐王朝的天下是马匹上打下来的,李世民南征北战,最后杀了亲兄弟才当上了皇帝,所以开国之风就有武力的基因在其中。至于其他几个王朝,汉以泗水亭长而立,宋以文治天下,元清是外族入侵,明朝多白色恐怖,尚武的风气少了很多,或者完全没有。说到尚武一事,有唐一代,最为突出。这种表现在文人系统中就是所谓的任侠之风。有人对唐代的任侠与侠义观念做过专门研究,在此不赘述,只举一例:

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以上是唐朝开国大将李勣一段自叙的话,意思很明了,就是一个字:杀。我看不惯的,我就杀。这段话出自唐代文学家刘鼎卿的笔记小说《国朝传记》。有人说,小说是虚构的,这段话不足为信。其实不然。刘鼎卿是有家风的人,他的爸爸就是史学家刘知几。书中很多信息最后都被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采纳了,所以即使里面有文学的手笔,可信度还是很强的。

李勣是一个从无赖练成武将的人,他的事迹完全可以引领并代表当时人的风气。这种风气不仅流行于武人之中,也影响到整个文人系统和知识分子阶层。在这种情况下,从初唐到盛唐,骆宾王、陈子昂、孟浩然、高适一干人等,都十分向往游侠生活。我们熟知的诗人王维,号称诗佛,他继承了陶渊明的隐居精神,将田园诗派发扬光大。但即便是王维这样清心寡欲的人,他也写过《少年行》四首。我们可以看看其中两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其一)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其三)

大概翻一翻唐诗,写游侠的实在很多。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从初唐到盛唐,从文官到武将,整个社会都十分流行任侠风气。

再来说李白。李白小时候在四川长大。四川多山地丘陵,密林丛生,人多精悍。地形四面天堑,内部物产丰富,往往天高皇帝远,容易变成小王国。在这种地方,和平的时候自人们生活的自然舒服,但是一旦天下有变,军阀割据最为容易,乱的也最为彻底。所以谚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很有道理。

李白所处的时段是盛唐,四川也治了,不然唐玄宗避难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往四川跑。但是,这里独特的环境注定孕育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山路多盗贼,这是古代人常常面临的问题。李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安全问题。他的家庭也不得不思考。他的爸爸和兄弟在长江一带做生意,家里有钱,所以能给他钱,让他挥金如土,让他去浪。这样富有的家族,有较高的安全防患意识也很自然。练剑,拥有一身好武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网上有人说李白是武林高手,证据是他的一首诗《侠客行》。这是一首乐府诗,较长,然而我很喜欢,尤其是前四韵: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们今天的流行语“深藏功与名”就来源于此。有人说,这是李白的自画像,因此判断他是一个用剑高手。其实这种说法是很容易被识破的。诗首“赵客”二字就说的很清楚了,再读完全诗,就知道李白写的是古时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跟李白无关。再者,这几句也不是李白的自创,而是庄子说的话: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庄子·说剑》)

李白受老庄的影响最大,熟读庄子是必修功课。所以在《侠客行》里这样写,只是化用庄生语,做了一点文学修饰,可以说他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要说是他的自画像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炒的很火的《侠客行》这首诗,并不能作为他任侠和武艺高强的证据。

那么,有其他铁证吗?答案是肯定的。请看以下的例子。

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新唐书·李白传》)

很多人引证不用前一句,但是这样就失去了前后的连贯性。有人把李白看成天才,认为他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然”是但是的意思,表示转折。司马相如的文章做得好,《史记》上说他年轻时学过击剑,但一介书生,我猜应该就是几套花架子,李白恐不放在眼里。所以他要击剑、任侠,成为文武双全的人。这是《新唐书》的篇目,可信度很高。

还有些其他人的描写,我一并抄在下面: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

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

这里面有的是为李白的文集写的序文,有的是为他写的碑铭,这类文章往往多缅怀恭维,然能写实。这里面要提一提魏颢,魏颢又叫魏万,是王屋山的一个隐士,他曾经在广陵和李白相遇,李白说他:“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魏万自然很开心,从此也成为了李白的忠实崇拜者之一。魏万说李白曾经“手刃数人”,写的很露骨,也很真实。后来苏辙狂黑李白,说他:

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苏辙《诗病五事》)

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李白可怜地成了一个无脑青年和犯罪分子的形象。

一个粉丝敢于说自己的偶像杀过人,可算是铁案如山了。但是到碑铭里面,别人却不敢这么写了,只能含糊其辞,说他“少以侠自任”“少任侠”。毕竟人都死了,在写他杀人似乎不道德,所以就把这事隐去了,这是其中的玄机所在。

以上是史家以及第三方的对李白任侠的描写。那么李白本人呢?他又在自己的诗文表露过自己的任侠之风吗?当然有。

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八个字我们都知道。它的出处上节我们也提过,是他写的一篇辩解文书《上安州裴长史书》。独自远游,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有钱,二是有武,用于保证路途安全。恰好这两样,李白都有,请看他在文中还说了什么: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这是第三段里的一些话,前半部分写自己“轻财好施”,后半部分写自己“存交重义”。他怎么重义气的呢?他和好朋友吴指南一起旅游,不知道是不是出了旅游事故,吴指南死翘翘了。李白哭的流血,让不明真相的路人都感到很伤心。老虎想来抢尸体,李白也坚守不动(最后把老虎杀死或者赶走了)。与其说他重义,不如说他勇敢,如果没有几分武艺,恐怕是不会有这种底气的。

这是落魄时的自辩文,往前翻还有年轻时的自荐文,那就是著名的《与韩荆州书》,文中有如下字句: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此处有几点要说。第一,“干”字在此处发一声,不是四声(否则李白就成了大变态)。第二,短短的几句话说明他文武皆修,并且点明了自己学的是剑术。第三,他身材不高,这又有四川人的特点,那就是其貌不扬,但“心雄万夫”。

以上种种证据足以证明,李白是任侠,学了剑术。那么,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的剑术有多高明呢?我的答案是:高,非常高,有三四楼那么高。他拜过师,还收过徒。

先说拜师。李白有诗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诗中第三句如下: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因为我仕途不顺,所以来山东学剑。从古至今,要学一技之长,山东一地可以说是绝佳去处。古时学剑术去山东,今天学挖掘机去山东,孔圣人的故乡不仅滋养了一代代知识分子,也培育了许多的蓝领阶层,真的是功德无量。那么,李白拜师学艺,找的师父是谁呢?他自己的文章里没说,但是可以推测,应该是裴旻。

有的人听过裴旻,因为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作与张旭草书,时称“三绝”。但是大家常常误会裴旻,误在“剑舞”中的舞字,认为这是舞蹈,类似于今天广场上太极大妈大爷耍的剑。这种误会也很容易澄清,因为裴旻他不是文人,而是武将,而且是个官职很高的武将。他官至左金吾大将军,这是个什么级别的职位呢?《旧唐书》上说:“(左右金吾卫)秦曰中尉,掌徼巡……龙朔二年改为左、右金吾卫,采古名也。大将军各一员,正三品。将军各二员,从三品。”也就是说,此官源于秦时的“中尉”,这里的中尉不是今天的军阶,而是实际的职务。中的意思就是国家中心,那就是京师无疑了。所以金吾卫算是京城的禁军,直接对皇帝的安全负责。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武将正三品,已经很高了。他曾镇守河北卢龙,屡破契丹奚人,有功于国家。他的武力在当时无疑排在全国前几名,剑术精妙,更称“剑圣”。试举二例: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

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颜真卿《赠裴将军》)

颜真卿告诉我们,裴旻不仅善用剑,而且射术高明。要和匈奴这种游牧民族斗争,射箭也是必备技能。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王维《赠裴将军》)

大概意思差不多,说裴旻用剑且射术高明,乃是匈奴人的敌手。至于《独异志》上的记载,说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这太夸张,是小说家的手笔,不足为信。不过文以影实,这话写的断然不会空穴来风。

用了一点篇幅讲裴旻,我们在回过头来说李白。李白山东拜师,拜的便是此人,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推测,李白这种人在当时也算很有名了,他要拜的师父也必然是有名的人。况且以他的性格,一般人他自然是看不起的。所以,他去山东最可能找的人就是裴旻。可能因为他遗失的文章太多,所以李白自己没有点名这件事。但是,历史还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个功劳要记在晚唐中央图书馆编辑裴敬的头上。裴敬写了一篇《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又是一个崇拜李白的人,在文中有如下语句:

又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

裴将军就是裴旻,是裴敬的曾叔祖,他说李白曾经写信给裴敬,说自己愿意投在裴将军门下(拜师学剑)。结果如何呢?后面没有再说。但是联想到李白“学剑来山东”以及他当时的名望,裴将军授其剑术,或者做一下不收培训费的名师指点,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以上是李白拜师的事,接下来再说他收徒。是的,你没有听错,李白收了位徒弟。并且这个徒弟收来不是叫他吟诗作赋,而是教他功夫。他的这个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李白写了一首诗给徒弟,叫做《赠武十七谔》,诗前有序,如下: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门人就是徒弟了,我的徒弟武谔,重义朴素,沉稳剽悍,崇拜要离那样的人。要离是春秋著名的刺客,吴王阖闾派他杀了号称吴国第一勇士的公子庆忌,足见这个武谔的理想。中原作难就是安史之乱,当时李白的儿子伯禽被困在了山东,武谔“许将冒胡兵以致之”,许诺将于乱军之中救出李白的儿子。所以李白很感激这个徒弟,给他写了一首诗。如此强悍勇猛的武谔竟然拜了李白为师,足见李白的功夫,绝非文学夸张。

这一节讲李白的任侠,剑术高明,仗义疏财。我突然想起中学学他的《行路难》,中有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当时觉得这是幻想,李白一个文人,哪来的剑呢?如今写完这篇文章,才意识到到李白不仅能拔剑,而且剑术十分高明,拜师收徒,颇有成就。综合以上所说,那个时代环境、李白的个人经历、第三方的描述,他“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他“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他有任侠之风,武功高强,可以作结了。

这一节以他的古风《侠客行》作为结尾。我很喜欢这一首诗,可惜只能梦中畅想,不敢越半步雷池: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相关文章

  • 论李白的文才、任侠与迷信(中)

    2、李白的任侠 李白是一个侠客,剑术高明,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不是我的想象,也不是为了夺人眼球在这里飞短流长。 要讲...

  • 论李白的文才、任侠与迷信(上)

    小引 小时候读《唐诗三百首》,是出于...

  • 寂寞李白

    唐朝盛行任侠之风,所谓任侠,就是凭着性子去行侠仗义。任侠的至高境界,就是天马行空般的行事风格。李白是个引领...

  • 读懂诗人——任侠李白

    近些时日喜欢上了读诗。一首诗,只需短短数行,区区数十字,就能让人领略到展一副风光秀丽的美景,或是一段发自肺腑的感叹...

  • 李白能否写出太玄经,他是不是剑客?

    李白绝对是个名副其实的剑客。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这与唐朝时期游侠之风盛行有...

  • (13)太白唱醉(四)唱诗仙

    李白的最后一篇了。 少年天才现,大唐出诗仙。 长安元年日,青莲李白生。 五岁诵六甲,剑术喜任侠。 游江望州阁,增长...

  • 迷信论

    生于斯,长于斯,宗法之礼不可不行,祖宗之本不可不记。 我所述的不一定是对的,仅仅是以自身经历与所见谈谈传统与迷信。...

  • 王者荣耀:职业选手教你玩李白,李白专业出装攻略

    李白作为王者荣耀英雄中颜值最高的代表。如果要论人气的话,李白绝对在王者荣耀中名列前茅。虽然王者荣耀官方近期对李白痛...

  • 论 1.探花不是李寻欢

    探花不是李寻欢。 探花来自唐朝世家,能文能武,生性好酒,是李白的好朋友。 探花不姓李,本姓公孙,任侠仗义,天宝年间...

  • 论李白与道教之间的爱恨情仇

    论李白与道教之间的爱恨情仇......​ 李白自小生活在一个道教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因为环境影响人,所以李白的一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李白的文才、任侠与迷信(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lc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