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个景儿,赶在iPhone发售十周年的时候写点东西。
2007年,我还是一名学生,每天上网的时候都对着Apple的官网过眼瘾,没有钱买电脑。
那一年的1月,iPhone诞生了。看完发布会之后,脑子里只有三个字「吹牛逼」。什么领先业界五年的时间,都是扯淡,没有中文输入法,没有软件可以安装,只有2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还不能发彩信,对了,还没有键盘,我怎么才能在课堂上盲打发短信呢。
那一年,我梦想的手机是Nokia N95,双向滑盖设计,500万像素卡尔蔡司认证镜头,方便的输入法,超多软件,那才是「旗舰机」应有的样子。
那一年,我没有用iPhone,也没有用Nokia。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转眼间到了2009年4月,去北京参加ACMT的考试,即便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大街上的人用的手机还是千奇百怪的,iPhone依然是小众的产品,此时我拿着Nokia E71,全键盘打字不要太爽,塞班的系统也够我折腾,其实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来临了。
那年的9月份,我用上了 iPhone 3GS和MobileMe,从此一条不归路。
iPhone 3GS & MobileMe
行货的iPhone没有Wi-Fi,你知道有多坑了吧。那时候联通的3G网络也刚刚能用,那时候还是要用电脑安装App的,那时候下载的第一个付费程序「植物大战僵尸」,那时候MobileMe的理念还是很先进的。和我那台MacBook Pro无线同步日历也是爽的。
iPhone 3GS的使用还是很不错的。起码我不再想着用其他的手机了。有一种「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iPhone 4 让我愿意拍照
在iPhone 4出来之前,我一直想买一个相机,后来发现,原来手机对于我来讲才是一个经济又实惠的选择。从那时候开始,慢慢的接触了用手机拍照的一些人,受益匪浅。
跟iPhone 4一起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天线门」,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越是矫情的人就越会买到有问题的机器。
排队购买,加价销售,那时候满地都是钱,就看胆子够不够大了。
iPhone 4s 和Siri做朋友,让数据在「云」上
直到现在Siri还是傻傻的,不大明白我的意思,那么又如何呢,智能助理越来越多,但是真的好用的中文助理也没有多少,Siri是个好伙伴。
iCloud替代MobileMe,但是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用iCloud啊,这才是iOS设备的精髓好么。
iPhone 5,脸长了
「掉漆门」出现了,直接结果就是纯黑色的机器一直推迟了5年才在iPhone 7上终于出现。
那时候我选择的也是银色的机器了。
屏幕更大了,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同时代的机器来说还是偏小,不过没办法,要么等要么换,仅此而已。
iPhone 5s,谁说Apple不拼参数
64位A7处理器,TouchID,双色温闪光灯,看似没变的外在,实则内功又精进了一层。
A系类处理器后来居上,指纹识别同样如此。
不是Apple不努力,只是我们太肤浅。我们只看到「土豪金」的iPhone。
iPhone 6,追赶者?还是弯道超车。
从这时候开始,iPhone看起来都是一个追赶者,什么新技术都赶不上第一波,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嘴上说不买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大屏幕的设备出现让同行又疯了一回,但这是好事情,若不是Apple出了大屏幕手机,Samsung也不会做出Galaxy S6之后的那些好手机啊。
Apple 擅长的是后发制人,弯道超车,同行要小心啊。
iPhone 6s,一代一个新颜色?
玫瑰金成为了热门的颜色,3D touch现在好像用的也很少,但业内依然没有类似的产品。
每年都换一台iPhone,但好像每年都只是习惯性的去换,真正吸引我的功能是什么?好像真的没有。
iPhone 7,习惯成自然。
没有炫酷的曲面屏,没有让人心旷神怡的「黑科技」,甚至都没发去吹吹牛逼,是不是真的走下了神坛,还是一切都是在积攒力量,这一切不得而知,但是最关键的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无比的。你让我用安卓,谢谢您全家。iPhone依然是一个不用操心的手机。大胆放心的去用就好了。
后面的十年
AR、VR、穿戴设备?还是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不是科学家不是设计师不是能左右社会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紧跟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保护好我们的「脑子」,起码有独自思考的能力,不被傻逼媒体引导,不被无良奸商坑骗,这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