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开会时,我向同事们提议今年要做一些抓得住根本的事。选取一两个产品,从设计原理,来料质量,工艺过程等深挖,把常常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彻底整明白,解决好。
大多数时间里,当我们碰到问题时,一般都没有特别多的时间精力去把这些问题调查的特别清楚。为了快速解决,通常就是一个部件不好,换一个试试。一个机器出问题,从头至尾整理一遍。至于部件或机器的哪部分出问题了,为什么出问题都是懵懵懂懂的,觉得可能是,大概是哪个地方。因此,对一些重要的事情,今年我们不只要知道所以然,还要知道其之所以然。
很多同事听我这么说,就觉得他们自己能力不太够,能知道所以然已经有点吃力,解决问题能对付过去就真要谢天谢地。认为凭他们的水平要把产品工艺本身的原理机制理顺,完全明白,直至能优化机制,做出更好的产品,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于是我举例他们都认识的小王,在我们部门的当过技术员。当初他碰到一个产品相关问题,他尝试解决。当他开始收集资料做实验时,发现难度远超过他的想象。
他普通大学毕业,有些基础知识,比如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都学的不怎么样。分析数据和建模的能力都跟不上。好几次他说一想就脑袋疼,快做不下去了。我让他找专业水平强的同事帮忙,把产品设计原理和工艺先理解透彻,基础知识该补的也补上。最终他不只对所有和这个产品相关的内容都了如指掌,提出了优化方案,而且对这个产品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顺便也把他碰到的问题解决了。
后来他去了别的部门,业务范围和之前很不同,不过他刚过去就做的风生水起。他觉得有时花时间把一两件重要的事情做的特别明白,比一直心不在蔫地做很多事的收获要大很多。通过深挖几个问题形成做事的方法体系,可以让自己受用很久。
因为受过很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他的底子好。碰到事思路总是很清晰的,不会迷糊。哪些事可以敷衍,哪些事值得深挖都清清楚楚的。知道怎么做,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即使碰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也不带怕的。方向和目标明了的事,努力做,多少都有收获的。今年他的进步就特别大。
当我问他今年打算做什么时,他设了一个相当有挑战的目标。他要做些专业跨度更大的事。
很多同事和小王关系都不错,早些时候年轻人之间打打闹闹,相处的都很好。尤其当初和他一起进来的一批同事,当初觉得大家都差不多,小王除了努力做事,深刻考虑事之外,其他的,比如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小王的成绩也不怎样,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的。可能小王努力的样子打动了很多人,对于知识,大家都愿意倾囊相授。离开我们部门前,他俨然是个专家。现在,大家觉得小王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前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