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间
2020-08-24 ~ 2020-08-30
二 围绕思考成长所做的事情
1.每日早起,每天朋友圈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持续输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本周每天打卡学习李玫瑾老师的《教育心理学》,并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3.本周阅读《认知天性》、《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幽微的人性》,并持续分享学习心得。
4.利用上下班时间学习《道德经》。
三 感悟反思
1.今天是我持续打卡学习李玫瑾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第20天,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我并没有按照平台固定的宣传文案进行打卡分享,而是每天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学习的感悟和心得。每日每次基本都是差不多学习半小时左右,就这样慢慢走来,居然已经坚持20天了,感觉还挺快。
在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我就在想,课程内容零碎,学到的都是一些点,不如找来李玫瑾老师的著作看看,于是果断下单买了一本李老师的《幽微的人性》。大致翻看了一下内容之后,发现都是基于电视节目的整理与汇总,我是很喜欢这种题材与风格,于是在受到书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于是周末两天大部分时间都扑到了这本书上。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进一步对李老师增多了理解,也更多地理解了李老师对于罪犯和罪犯之外相关关系人员的大慈悲心。李老师宣传心理抚养,普及教育心理学,不是为了打击罪犯,而是想从源头上扼杀犯罪的苗头。因为所有社会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多半都是早年的问题,而早年的问题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了解罪犯是如何来的,更要知道如何防止犯罪的悲剧重复发生。
2.本周有一个蛮让我意外的小事情。在学习李玫瑾课程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小习惯,就是不仅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打卡,而且会把自己的感悟心得复制一份分享到课程学习群里。虽然课程学习群没有一个人这样做,也很少有人按规定去打卡。但好像我一点都没有在乎别人怎么做,我一直关注的是自己如何做的,自己有没有收获。
在课程学习群里,除了助教每次机械性性回复一下统计完成的消息之外,我和群里的其他人就再没有任何互动。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分享没有人看得见,也没有人关注,没成想就再本周,课程学习群有一个人主动加我,说是看到了我的分享,想和我更多交流。我蛮惊喜,原来自己的分享一直有被看见,自己的举动其实有人默默的欣赏着。虽然我的举动并不是为了求外界的认可,但外界的这份认可与反馈,还是蛮让我触动的。所以我决定在没有更好的学习平台之前,我就在这里好好的学下去,打卡分享下去,然而这里的课程虽然零碎,但作为扩展学习的切入口,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的。
四 改进点
1.提升认知与教育心理学穿插学习,不必把时间安排的太满,要多留出时间陪伴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