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常态
这是我最近工作和生活的常态。
查看医学外文期刊论文,讨论医学知识,学习生理课程,还在第一时间购买了得到的新课《医学通识50讲》。
作为一个没有医学学历,但从事医疗行业的我来说,压力巨大。
我常常和同事打趣的形容自己,大脑已缺氧。
好在,自己是个能疏解压力的人,当把医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是颇有一番乐趣。
那天在听《医学通识50讲》中提到: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我一下子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医疗如此,万事不也都是在自我修复中达到动态平衡吗。

让我更庆幸的是,我所从事的医疗推广技术中,“低温冲击镇痛术”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秒内完成过去传统治疗手段需要两三天才能达到的消炎、消肿的效果,其底层逻辑恰恰是通过强刺激,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
这对于运动员的急性运动损伤,骨科手术病人的早期手术介入及术后的早期康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他们,时间是最高的成本。
2.思维定式
人们对于新事物,常常先用“不相信,不可能”作为第一反应,这是一种思维定式。
因为思考需要耗能,接受新事物意味着冒相对更多的风险。
微信刚出现的时候,我还用着键盘手机,打着QQ,刷着微博,不懂APP是什么。
一年前,我还不敢想象,完全不使用纸质现金的生活。
可是,真实情况是: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摸到现金是什么时候了。
在“低温冲击镇痛术”推广的初期,我们团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被否定。
大家不敢相信,不打针、不吃药、不动刀,只是简单的用超低温的气体喷扫几十秒,就可以消肿、消炎、缓痛。

这就好比当我们还在乘坐绿皮火车的年代,无法相信会有高铁的飞速存在。
动力和机理的改变,让速度有了倍增的突破。
思维定式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反应过来时,已被那些先锋开拓者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重新定义,先做佐证,再给结论,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才会更加优化我们的生活。
3.科技赋能
科技带来的改变,是底层操作系统性的颠覆。
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只要1秒钟。
科技赋予人类的能力和能量是巨大的。
医疗的发展一丝一毫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当我们从德国引进这项“低温冲击镇痛”技术时,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还在用着最传统的“冰敷”作为消肿镇痛的主要治疗手段。
而这项新的科技如今已经让很多医疗手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甚至是与其他中西医治疗手段的有效结合,快速解决了过去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伤筋动骨一百天”,如果没有有效手段的干预,躺在床上养伤百日,对于日后机体功能的康复非常不利,甚至有些功能的失去是不可逆的。
而新科技带来的快速消肿消炎效果,可以让患者及早进行肌骨的无痛训练,他赋予了患者新的力量和时间赛跑,和新生活拥抱。

4.平衡
作为智人的我们,上帝给与了我们最最精密和神奇的躯体。
他用最快速和精密的算法,调节着来自外界和内在的变化,让我们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这是到目前为止任何人工智能所不能超越的。
失衡,便造成了身心的疾患。

比如:我们的伤口为什么会水肿?
因为失衡。
伤口炎症区域体液中的电解质失衡了,血管渗透压发生了改变,于是造成水肿。
通过“超低温冲击”的刺激后,调节电解质的平衡,血管通透性恢复,水肿也就水到渠成的消失了。
利用人体自身的精密算法,效果远远高于药物的介入。
我们的生活也常常出现伤口。
对,失衡了。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新的平衡。
有时需要一些外部协助和刺激,更多的需要刺激后的内部调节。
5.热爱
工作亦是如此。
也许我们现在的工作和学历上的专业没有丝毫关系,也许我们的工作不是父母眼中的铁饭碗。
但是,当我们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和自己相关的价值和思考,找到内在的平衡态,
任何一份工作都必定有着他的使命和价值。

热爱工作,不是一句口号,
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