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到闺蜜家玩。两个几十年交情、刚刚退休了的人,约好了交流退休心得、分享退休生活。
我再一次领悟到她的生活能力。精致的房间布局、装饰与整理,全房无死角的漂亮、整洁,是她一贯的风格。
首先我们坐在开放的阳台上喝茶、聊天,我欣赏着阳台的风景。从漂亮的花盆到造型优美、干净得体的种植花,昭示着出她在此心思。相比我的阳台,能想像得到她花在修剪花、冲洗阳台的精力。
她准备的精致早茶,水果、糕点、咖啡,品种齐全,然而热量较高,很多东西我多年很少碰。是不敢碰,因为不符合我的保健理念,开了口,又浅尝辄止。
面对精致、高端、宽敞的厨房,是我奢望而又估计一辈子不会拥有的了。我不想折腾房子了,小就小一点吧、差就差一点吧。我开玩笑说,如果想住大房子,就过来住几天。如果能拥有她那样的大书房当然更好,没有大书房,我的小移动书桌与电脑也是可以安静地写作与读书的。
她所有的物品归类摆放,衣柜、厨柜、杂物间整理的无比清爽、整齐。我相像着,她回家后每一件物品物归原处,得益于每一件物品分类管理好习惯,而我虽然也喜欢整理,同时又喜欢随便乱放。下决心向她学习,又自知学不到位。
我们围绕着交友、兴趣爱好、理财、能力提升、生活安排闲聊。我与她的安排有本质的区别,我在听她的规划时,有许多我只能增加我的阅历、分享她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效同。人与人认知、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差异太大。有的人喜欢忙碌、有的人喜欢松散,这个年龄了说不上谁好谁差,各人过得舒服就好。
我们两人最大的差异是,我喜欢忙碌、她喜欢生活。我提前退出体制并不是为了提早休息,而是开启新的征途。我甚至规划好了终身工作的安排,读书写作、瑜珈,并为之努力着。而我的闺蜜也是有自己的追求,她30件事安排,我想我恐怕大部分均不会考虑。整理从小到大的照片,形成影集,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只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回忆。我想像不出除我之外,谁会认真看?在我看来如此费力又没有欣赏的事做她做什么。做菜谱图,在国外忘记一道菜时,翻出来做。我更是不可能,随时兴起,依照可获得材料和自己的胃口,做出两道菜就可以了,何必如此麻烦。
在自已后半身的安排上,前五位重要事,该投资提升的就投资、该花时间的就花时间与精力。而一些虽然喜欢,又搞不出什么名堂的事了,就少花点钱与精力。比如舞蹈,先天条件不足、时间精力有限,就在网上下载一些课程视频,跟着练习,过过瘾而已。
比如理财,认真读了一些理财书,掌握了基本的理财理念与方法,对资产进行了分类管理。但是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去学理财,还不如花时间去挣钱算了。
又比如断舍离的理念,我不再随意购物、也将不需要的东西送人、清理掉,留下干净整齐的空间,供自己用。但又不想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整理家务上,有时间还是多读点书更惬意。
生活的哲理,因人而异,根本的原则是让自己充实与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