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狙公赋芧”看人性

从“狙公赋芧”看人性

作者: 心语花香 | 来源:发表于2018-07-02 13:35 被阅读97次

 

从“狙公赋芧”看人性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狙公赋芋》故事中原来狙公是每天给猴子们八个橡子,早晚各四个。现在早上变成了三个,猴子们一早就发现少了,等于一开始就经受了挫折,然后会一天都不愉快,晚上虽然还是四个,但是一天已经结束了,小的提升弥补不了巨大的失落感。而早上四个,猴子们感觉和以前一样多,心情比较愉快而且乐于接受,虽然晚上少了一个,但小的不足不会造成太大的挫折感,所以猴子们很高兴。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核心是本能决定论。在本能的驱使下,原我发展出自我和超我。由于抑制作用,意识又被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然后围绕潜意识发展出各种观点,对人性的探讨归结为人的本能决定将来,注重人性的先天性,含有一定的悲情色彩。总体来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决定论人性观,消极悲观的人性观,因果论人性观,潜意识论的人性观和生物学论的人性观。决定论人性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们当前的行为,因为他们的许多行为是根植于他们观察不到的潜意识追求之中。他们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生活,但自由只是一个假象,弗洛伊德认为,事实上,人们对于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各种力量是无法控制的。

      消极悲观的人性观。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来到的世界,是出于基本矛盾状态的世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人们,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的机体,在于蕴藏与机体之中的本能,因为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生物性的存在,所以人是自己本能的奴隶。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所以猴子们的选择其实也是符合人性的选择。

相关文章

  • 从“狙公赋芧”看人性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

  • 又读《狙公赋芧》(点评视角训练营)

    庄子的《狙公赋芧》又为宋人养狙,文章是这样,记载的: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

  • 狙公的智慧

    狙公赋芧出自《庄子·齐物论》,也是成语朝三暮四的出处。典故大致说宋国有个养猕猴的人,(狙公)为节省家人口粮,要限制...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朝三暮四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典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xù,栗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

  • 小议“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

  • 《庄子说什么》08齐物论之四

    原文: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xù),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 2018-03-13 关于合算偏见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 谈谈科技产品「耍猴」的合理性

    1.耍猴的来源 其实耍猴这件事很早就有,老祖宗早就发现了: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

  • 《庄子 齐物论》:朝三暮四

    名实未变,喜怒有分! 01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

  • 庄子《齐物论》试读22‖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试读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狙公赋芧”看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xl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