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诸子百家佛、儒、道专题
庄子《齐物论》试读22‖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试读22‖朝三暮四

作者: 一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3:36 被阅读611次

庄子《齐物论》试读

原文: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古而然。

无论是上古的神话,还是尧、舜、禹、汤、文、武,及至周公、孔孟,似乎自人类能够思考之日起,这些或者虚构或者真实的众多榜样,就像《尘埃落定》里那大片大片的罂粟花,让后人如痴如醉,如癫如狂。他们灿若星辰,光彩夺目,以自身不朽之德、不朽之功、不朽之言,让原本一片荒芜的历史变得惊心动魄,摇曳生姿。

不可否认,每一个榜样自然都有成为榜样的理由。但今天,我不打算深究学习榜样出于对真善美的天然追求,还是出于实用性目的?我也不打算谈论当你把某人视为榜样,映射出怎样的内心价值取向?

我们今天只思考一个问题:临摹榜样,能够让我们变成和榜样一样吗?

我不知道你对此是否充满乐观,我也不想说我的看法。我只能告诉你,在庄子眼里,失去自我的学习榜样,本身是相当荒唐可笑的。

也许我们都听过东施效颦的故事,说是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捂着胸脯皱眉而走的样子,结果邻居中的富人看见了,发誓【坚闭门而不出】;穷人见了,【挈妻子而去之走】,拉着自己的老婆发足狂奔。注意,古代的走不是今天的走,而是奔跑。

此外,我们或许还都听过邯郸学步的故事,说是一个燕国寿陵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后来诗仙李白作诗说: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但可能大家不知道,无论是东施效颦的故事,还是邯郸学步的故事,都是出于《庄子》笔下。如果说庄子虚构东施效颦是为了证明学习榜样之形的荒谬,邯郸学步是为了证明学习榜样之技的不现实,那么在《齐物论》中,庄子再次用一群猴子,证明比榜样之形,榜样之技层次更高的榜样之意,更是有心也无从追及的。

在上一节中,我们简单说了【达者】的境界,世俗众人看到达者一派仙风道骨,豁达自如,便心生羡慕,求成达者之法。达者回答说,我不知道啊,我本来就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真有什么要说的,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认为天地万物不过一道吧。

众人听后,如获至宝,日夜劳神苦思地参悟,用功之勤,颇有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势头。然而,达者的万物为一,就像一块咬不动的金刚石,含在嘴里冰凉,就是咽不下胃里。他们嘴里说着万物为一,但看着院子里的鸡飞狗跳,心里始终疑惑:万物明明是多,怎么会是一呢?

庄子说,这些嘴里有一心中无一,眼里有同心中存异的人,就叫做【朝三】。

什么叫【朝三】呢?

庄子解释说,【朝三】就是一群嚷着吃橡子的猴子。曾经有一个养猴人,每天用橡子喂猴子。养猴人对猴子们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怎么样?猴子们大怒乱叫,吃你妈!养猴人看群猴激愤,眼珠一转说:那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这回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立刻高兴得活蹦乱跳。

可是,对于猴子们来说,不管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每天吃七个栗子的实质没有变化,但猴子们却表现的怒喜无常,这是为何呢?庄子说,猴子的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它们只能看到左边3+4不同于右边4+3,却看不到中间最重要的那个等号【=】。

但这能怨猴子笨吗?不能啊,因为猴子就是猴子,猴子的世界观里,只有吃橡子这件事,没有算术这回事。算术这东西是超越猴子自然本性之外的东西,别说你故意不给它们解释朝三暮四,就算你解释了,它们也理解不了。就像今天钱钟书说的,对牛弹琴,还费心挑什么好曲子呢?

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后,众人哈哈大笑,觉得猴子真蠢。但当他们学达而不知达的时候,他们跟猴子有什么区别吗?他们劳神苦思苛求一道的样子,也是猴子而已,如果说不同,可能是自己褪去了猴子身上的毛发。

何况万物之画皮,变换莫测。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无穷,彼亦一无穷。这无穷无尽的不等式,即便耗上一辈子的神志精力也踩不平。因为此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这是人之大戒!

因此,庄子就觉得,如果是猴子,那就安守猴子的自然之性,不要沐猴而冠,学着人的样子;如果是人呢,那就安守人的自然之性,不要越俎代庖,做把自己当成天地万物的主宰。

能够做到安守自然之性,顺着自然之性的人,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圣人了。圣人之所以成圣,在于他们能够知晓什么是天之所为,什么是人之所为。他们单纯的以自然之道,游离于是非之外。无穷的是是非非,在他们眼里,都是道的波动翻转。而且人本身也是道的影子,只可能人因道而变,道怎么会以人而变呢?

如果说天地万物之间有杆天平,那么连接天平两端的横梁不可能是人,只能是道。天平的一端是彼,一端是此,一端是是,一端是非。圣人就安坐在横梁上,如同荡秋千一样,悠然的看着这天平摆动而不自知。

庄子于是感叹说: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天钧,就是任【道】来调和平均是非,不过我个人更喜欢把【天钧】形象化为道的天平。休乎天钧,不妨理解成坐在道之天平上悠然休憩。

那什么是两行呢?两行是不是矛盾呢?

两行并不是矛盾,而是圣人对待矛盾的态度:自然而然的态度。在这种态度里,他不知然,也不知不然,从来都没有想过然或者不然的事情。在这种态度里,他是无心的。既然心已不存,那么自然也没有所谓的【知】可以入心。

相关文章

  • 庄子《齐物论》试读22‖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试读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庄子《齐物论》试读31‖帝尧之惑

    庄子《齐物论》试读 本来,《齐物论》到【此谓之葆光】一句就完了,但庄子却又拿出他十分擅长的寓言故事来点缀文章。这些...

  • 庄子《齐物论》--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

    天籁之声、朝三暮四、庄周梦蝶、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等众多熟悉的成语和典故,其实都出自庄子的“齐物论”,“齐物论”被认...

  • 庄子的天空034|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之七:朝三暮四 在前面,庄子讲了道统为一。接着,庄子作进一步讲述。 庄子认为,如同新生命的诞生就是...

  •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出自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

  •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出自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 你喜欢朝三慕四还是朝四暮三呢

    朝三暮四的出处 朝三暮四这个寓言故事出自于《庄子·齐物论》,在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喜欢养猴子的人,因在院中养了很多猴...

  • “朝三暮四”说风险,落袋为安是防止金融传销骗局的不二法宝

    以“朝三暮四”说风险,落袋为安是应付金融传销骗局的不二法宝 《庄子·齐物论》中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试读22‖朝三暮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u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