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教育与社群连结:回归自我需要| self-explorer说

自我教育与社群连结:回归自我需要| self-explorer说

作者: Chen10 | 来源:发表于2015-10-08 17:49 被阅读50次

最近和3个伙伴组成“自我教育与学习互助小组”,开始尝试个人学习部落和社会化学习的概念,探索个人管理、提高研究阅读的方法与学习效率的方向。同时,也不断更新着自己对青年发展的认识,以及我个人现阶段的目标:回归到自己的成长需要,并向周围延伸一个圆圈,实现自然的连结

访谈式学习:双向反馈

访谈是可以被作为一种self-base学习方式利用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向他人提问,学习方法论和可借鉴的思维方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

比如我经常做的事情是。问一个已经毕业的人,ta是怎么做人生选择的,但绝对不是copy对方的经验,只是从中学习别人在做决定这个过程中做选择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在这当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e.g.如何与父母沟通,争取父母的理解),以及在个人管理(e.g.短期和长期的人生规划)

另外,访谈式学习还可以是双向的。访谈者对访谈对象的提问,本身促进访谈对象去思考、反省自己,同时,访谈者与访谈对象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反馈、甚至双向访谈。

最近的一个项目想法是:“20+访谈25+”,由18-24岁期间还处于大学学业阶段,或刚刚毕业的25岁以下青年人,对大学毕业多年、正在职业发展中自我调整过的25-30岁青年做访谈。 这样做的想法只是因为我平常经常提问这一年龄段的朋友,关于他们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经历,并试图提炼一些关于青年发展和个人规划的借鉴。 但我同时也发现,这一年龄段的朋友,也会反馈有向更年轻的尚未走出校门或、相对来说行动时少了不少现实羁绊的朋友学习的需要。 所以我设想的“20+访谈25+”,也希望实现双向的反馈,而不是只是年轻稍轻的朋友向“大朋友”汲取经验。

总结:访谈式学习的做法

  1. 明确自己访谈的需要、目的
  2. 明确问题内容和指向
  3. 双向反馈(实现双向学习)

自我教育与学习小组:注重效率的方法论

几个星期前,我在Cape Meetup发起人群里面看到了@Oliver Ding分享的微课《个人学习部落》,感觉这里面提到的个人学习部落和 社会化学习 概念非常吸引我,也很好操作。同时,我也开始在joinWee网站上浏览不同的微课,重点关注了 Markdown语法、个人管理、交互式设计等。

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我个人学习的成果如下:

  1. 个人管理:读完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个人管理文章,还有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掌握了个人管理的方法。例如通过确立priority来做周计划,再实施到每日之中。
  2. Markdown语法:自己找到了一个《Markdown中文语法手册》并且已经能熟悉掌握,现在每天用简书写博客,或者马克飞象来编辑印象笔记。
  3. 编程、建站: 这几天开始看MOCC的编程课,学习linux系统,并且正在学用worldpress搭建一个自由博客,用于记录自己的个人教育和互助学习收获、互动和思考。

而现在小组的进程是这样的,我们仍然在初步摸索阶段,主要是通过微信群分享,以及印象笔记share到邮件组的方式(同时新版印象笔记的工作群聊也可以直接分享印象笔记的内容,包括里面的附件)。另外,目前这个小组主要还是我自己的个人学习部落向外发散的形式。

另外,还想介绍一下@Oliver Ding之前介绍过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community"上:

建议阅读维基百科的community词条,看看它从学科视角怎么看。然后,挑你喜欢的学科视角,看经典书籍。几次之后,你会觉得大量书籍都是烂书,不值得细看。

图书只是知识的载体,与其关注载体,不如关注知识本身。注意力放到知识点上,然后需要先列出你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点或者议题的问题,你的疑问是啥?你想搞清楚何事?然后从维基百科那里开始,它的页面会推荐很多延展链接,包括图书、协会、牛人等。按照这样展开深入就好了。

关于小组分享和交流的效率,我的经验是:

  1. 工具不宜多:,高效好用就好,在有大量信息要分享的情况下,微信群是较快方式,不过也要进行筛选,最好每日来个信息总结——但总结的话比较耗时,不必太刻意这样做。
  1. 成员间的相互交流:虽然小组主题是提高研究、阅读和学习的效率,但大家具体学习研究的内容可能是不同的,而我作为小组的组织者正好与每个成员有一些相同的关注点,所以也会单独和其它成员私下讨论我们关注的主题。

社群连结:回归到内心的成长需要

说完前面两个部分,我要进入总结部分,其实我觉得做这些事情会产生一个效果:社群连结。

有意思的是,在之前发起两次Cape Meetup之后,我觉得我曾经犯过一个错误:刻意地从微信群里面去做社群连结,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受众,效果是失败的。

总结了一下,对一个刚刚起步、还在自我成长和探索、需要学习很多东西的20+年轻人来说,想要做社群连结,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 不为“社群连结”这个结果而刻意连结**
1.从自己成长的需要出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
2.寻找认同你的学习方向和行动手段的伙伴,人数不宜多。
3.不以“做成项目”或是”发展大社区“为目的,而是稳扎稳打,在想就当只专注于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从我们的“自我教育与学习互助小组“来说,现在其实我们就还没有什么具体的集体结果,只是还在成员个体的学习,和2个成员个体间的交流,但很意思的是,我发现:

自从有了小组,我好像就在个人管理上树立了更多自我教育和学习的“使命意识”,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在不同主题上深入学习,并与不同伙伴深度交流**,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很迅速地获得了一种自我成长的踏实感,并且这种成长是实实在在可以体会得到的。

另外这种踏实感还在于,由于更加专注于自我内心的需要,不再那么浮躁了。以前有了想法,我都会马上想到要做成什么项目,例如第一部分提到的访谈式学习,以我以前的思路肯定会想着把它变成一个众多伙伴参与、广泛宣传的项目(这本身也很不现实),而现在,我却想着把它作为一种自我教育上的求索、深度交流与思考的手段。从回到自己内心和自我成长的需要来不刻意地做一件事。突然觉得没有那么多大而空的东西要压在心上,也觉得效率提高,每天虽然睡得少,但是能学习很多东西,也坚持健身运动,和家人朋友保持交流。

另外,我想说的是,对于像我一样没有太多leadership(领导力)和太多corporation(协作)经验的童鞋来说,使用社会化学习的手段,本来就有发挥到自组织的作用,并锻炼到这方面的能力,而自组织手段的连结,本来就是有趣而高效的,在这里我也想推荐一本讲自组织的书《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又名:《人人时代》),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相关文章

  • 自我教育与社群连结:回归自我需要| self-explorer说

    最近和3个伙伴组成“自我教育与学习互助小组”,开始尝试个人学习部落和社会化学习的概念,探索个人管理、提高研究阅读的...

  • 略论自我教育,自我革命

    自我教育,是自身的问题。 自我教育,主要是自我进步意识的苏醒与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进步意识。但自我的进步意识是最容...

  • 257. 自我教育

    所有的教育都通过自我教育起作用。 所有父母、所有教育界的人、所有想教育他人的人、所有想自我教育的人,都需要知道这个...

  • 书写,是和这个世界相遇的最深刻的事情

    每天一个主题向内探索。菲朵说她是通过阅读与书写,进行自我教育;也是通过阅读与书写,进行自我救赎。不写作的...

  • 《父亲》教学案例

    [案例设计描述] 苏霍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自我教育...

  • 少管教多放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说:没有自我探索也没有真正的教育。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但如果他们无...

  • 爱,原来就是一场自我教育

    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

  • 高效输入|离开了学校,就亲自打造自我教育单!

    文/汐米 离开学校后,自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现在就需要开始着手构思自我教育单。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主专长...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提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追求梦想需要回归自我,坚持自我。 《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

  •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二)

    关键词:重复、应用 今天继续和战友共读本节的内容。今天主要的内容是关于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里面需要两个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教育与社群连结:回归自我需要| self-explorer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jn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