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校园文学心理读书
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95)

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95)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5-05-07 06:18 被阅读0次

          第八章 赵匡胤的死因猜测

    第三节 赵匡胤死前到底有没有得病?

    人类死亡有多种原因,其中因病去世,是主要的原因,也是最能让人接受的原因之一。

    赵匡胤死得太突然,《太祖本纪》又没载明他死之前曾经得病,难免引人怀疑。

    前面讲了,作为正史的皇帝本纪,文字记载力求简明扼要。要想弄清楚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还需要结合人物列传或其他历史资料才行。

  《太祖本纪》没有赵匡胤得病记录,宋史人物列传或其他历史资料中有没有记载?当然有。而且不是孤例。

    首先,我们可以从《程德玄传》(卷三百九)看到“太祖大渐之夕”的表述。“大渐”,就是指病危!如果赵匡胤没得病,则不是用“大渐之夕”,而是“驾崩之夕”。

其次,李焘的《长编》(卷十七),前面章节引用过“上不豫,驿召守真至阙下。”

再次,杨亿的谈苑记载的《黑杀将军》也有“太祖不豫”;《宋史全文》(卷二、太祖二)“先是,上不豫”;《本末》(卷十)记载“冬十月,帝有疾”。等等,我们不一一列举。

当然,这些史料记载。可能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但最起码这些作者,抄袭之前,自己主观意识认可赵匡胤死前得病。

最后,我们来看文莹的记载,他的《玉壶清话》(卷七)有一则笔记,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赵匡胤西幸洛阳的经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赵匡胤得病,可是我们仔细琢磨,他所描述的背后深层意义,也就凸显出来了。

文莹先说赵匡胤在出生地洛阳夹马营找小时候的石马玩具的事,然后说赵匡胤想迁都,李怀忠劝谏后,赵匡胤答应了,之后去拜祭老赵的陵墓永安陵:“拜安陵,奠哭为别,曰:‘此生不得再朝于此也。’即更衣,取弧矢,登阙台,望西北鸣弦发矢以定之,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也。’以向得石马埋于中,又曰:‘朕自为陵,名永昌。’是岁果晏驾”。

不知大家看清楚赵匡胤在永安陵前说的话没有?赵匡胤在老赵陵墓前“奠哭为别”,说:“这辈子再没有机会来看您们了。”

洛阳离开封很近,就算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两天三时间也就到了。赵匡胤真要想去拜祭父母陵墓,名正言顺,谁能阻止得了?不说是一年一次,两年三年五年一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赵匡胤贸然说,这辈子再也不能来看父母陵墓,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身体出状况了!

最关键是后面的行为,登阙台为自己选陵墓之地。李焘的《长编》、杨亿的《谈苑》,对此事都有记载,但是他们并没有文莹记载得详细。

相关文章

  • 揭开神秘的面纱(95)

    确实发现这几天孩子有点怪,而且每天晚上很晚睡觉,早上如果不是我去叫早,他是起不了床的。妈妈也一再的和我说,晚上能听...

  • 斧声烛影

    赵匡胤暴死,皇位由弟弟赵匡义继承而非传给自己的儿子。 一大雪纷飞夜,太祖召赵匡义入宫,屏退左右商议国事,室外宫女宦...

  • 斧声烛影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天气已经颇为寒冷,萧瑟的风卷起宫闱的满地落叶,明亮的月色近似于满,一个拉长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

  •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 九 斧声烛影

    "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

  • 乱写烛影斧声

    屋内亮堂堂的,烛光照进玉漏里,沙子像黄金般慢慢流洒,瞅着时辰,已是卯时了。 大宋天子,赵匡胤,仍在玉案前辛劳。又是...

  • 《人类之谜》

    宋太祖之“烛影斧声”案 “烛影斧声”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悬案。据说,故事发生在北宋开宝九年(...

  • 读史解感——烛影斧声

    《宋史》迷案中最扑朔迷离的就是“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文中说——...

  • 面纱(一)

    别揭开这五彩面纱,芸芸众生都管它叫生活…… 如果揭开人生的神秘面纱, 发现苦难与甜美都...

  • 独家个人原创,独家分享

    揭开监狱的神秘面纱之服刑人员的减刑嘉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9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pt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