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约谈了班上一位同学的家长,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谈,这次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交谈过程中,妈妈四次落泪。最后,我们找到了孩子长久以来行为有偏差的关键原因在于,家长对于无条件的爱的错误理解。
部分家长对边界的误区
1、无条件的爱≠没有边界的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条件的爱”被很多家长广为歌颂,但是被断章取义了,无条件的爱说的是,在我们爱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参杂附加条件,而不是没有边界,说白了,无条件不等于没有边界,没有底线。
2、边界不是管控,边界是保护
设想一个画面,一个人站在空旷的沙漠里,无边无际,这个时候人肯定是恐慌的。换一个场景,你坐在一个房子里,你肯定会安心得多,为什么?因为房子里,你有边界,你会觉得安全、安心~
所以,给到孩子边界是一种保护,不是管控。
如何设立边界?
可以....可以...不可以...
这是我喜欢用个的一个句式,我和班上同学做了设定了几个边界,如:
下课,你们可以在走廊玩、可以在教室玩,但不可以去竹林玩;
上课,你们可以眼睛看老师,可以手放桌面,但不可以和同学聊天;
和同学,你们可以一起聊天,可以一起跳绳,但是不可以打架;
.......
等等,针对行为有偏差的同学,我也单独设立这种句式要求,划定明确的边界,给出正确的指引。
为什么是两个可以,一个不可以?
我见过我一个朋友给孩子设定的边界,8条全是“不”开头,看似是边界,其实全是否定,所以我建议他用“可以”开头,因为“可以”给到孩子的心理暗示是允许,两个允许,一个不允许,孩子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是认同和认可,所以孩子的接纳度会更大。在孩子接纳的前提下再提出一个不可以,孩子是会接受的。
还有就是大脑接受信息的条数是3-5,所以太多信息孩子是记不住的,所以建议给孩子在某个阶段设边界时,用3条这样的句式是最为合理的。
亲爱的家长:
无边无界不是爱,是害!
当我们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边界,慢慢来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学会了边界感,懂得尊重、知道规矩、明白要求。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社会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