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宝鸡看望生病住院的爸爸,坐在颠簸的班车上,突然想起那些年在宝鸡求学的日子。
我初中高中都是走读生,因为家离学校很近,走路只需要十五分钟。而我们有的同学家离学校远,上初一时就开始住校。每周日下午,他们会带上妈妈提前蒸好的白蒸馍,再带上一瓶咸菜或辣椒油去学校,周一到周三早饭就吃馍夹咸菜或者馍夹辣椒油,等馍馍吃完了,周四周五才在学校灶上买早饭吃,这样会省几块钱,因为九十年代初末期,农村家庭还不富裕,人们主要收入来源靠卖粮食,而那些年家里余粮本就不多。
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老爸让我去宝鸡读技校,从此我也开始了背馍上学的日子。
开学前一天,妈妈就给我蒸一锅白面馍,让我带到学校吃,还有油茶,妈妈将面粉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熟,放入盐、五香粉和菜籽油,再放些花生碎、白芝麻、核桃仁等,吃的时候舀几勺放入碗中,用开水冲一下搅拌均匀即可开吃。
还记得那些年和妈妈关系不大好,暑假时间比较长,刚开始还能母慈子孝,到快开学时矛盾激化,每次上学时我都是哭着走的,临行前妈妈会把我要带的东西准备好,我接过东西走了,老妈看着我的背影眼睛热热的,她开始后悔不该在我离家前训斥我。我知道妈妈在目送我,我狠下心没有回头,老妈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路尽头,她才转身回家。坐在班车上,我开始后悔,不该和妈妈吵架。
那时我们同寝室住了八个人,都是从农村来的,虽然带馍是极不情愿的事情,可生活费不多,紧巴巴的,也只得带上。星期一早上,大家开始吃自己带来的食物,有妈妈蒸的白面馍馍,还有爸爸在街上买的苹果,有时妈妈还会炸些棋子豆让我充当零食。
带馍有一个好处,星期一早上别的同学早早起床去学校灶上买早饭,我们带馍的就极为自在,因为不用去排队买饭吃。只需要去学校锅炉房打一壶开水,冲上一碗油茶,再吃一个馍馍,然后从从容容去教室上课。
午饭和晚饭还是要买着吃,因为一个馍馍吃不饱,饿着肚子影响听课。
当时这些吃的东西满满当当塞一大书包,每次下了汽车再转公交车时就非常费劲儿,看着别人就背一个空书包特羡慕,心想什么时候上学可以不用背这些吃的东西。
姐姐高中在临县上的,离家远,她也背馍上学,一过星期三,带来的馍馍会长满毛毛,扔了怪可惜的,姐姐便用毛巾擦干净再吃,后来才知道那个长毛的馍馍是不能吃的,因为它上面有霉曲菌,吃了对身体不好。
我那时特别能攒钱,上了两年学,爸爸给的生活费本就没有富余,我还能从中抠出些零花钱,算上奖学金,毕业时攒了三百块钱,这当然也要归功于我带来的馍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