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机制背后的设计本质

作者: 魏灿健 | 来源:发表于2015-05-08 21:10 被阅读1043次

这个按钮第一次被使用是在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上,意为“赞同,认可”。

facebook开了个好头,让我们也在日常的各类产品中看到这样的设计,比如微博,比如微信。如今,“点赞”在各类社交产品已经成为了标配,我们身边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总少不了点赞这个按钮,而生活里,我们开始对表达认可意见从“同意”变成了“点赞”。点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互动方式之一。

为什么今天要来讨论“点赞”这个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的细节,就是因为它在不经意里成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动作。

透过本质,看”点赞“的真正意义, 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那么,产品设计中为什么有点赞?

因为,产品需要互动,互动更多,粘性越大。

社交产品就是如此,我们需要社交来表达意见,获得关注,得到认可。这是人性的本质,人生来就是社会化动物,渴望得到认可。包括朋友圈中我们常见的“秀炫晒”,也是一种希望获得关注,得到认可的社会化行为。

而“希望表达意见,获得关注,得到认可”,这是一种隐形的需求,我们不曾主动也羞于主动去表达的一种需求,那么社交产品应该实现这种隐形的需求?而这也是一定程度上衡量一款社交产品优秀与否的参考方式之一。

那么,那些获得流行的产品他们是怎么去解决这个隐性的需求?

1.增加获得关注机会、认可的渠道。

比如微博的互粉行为,你成为了我的粉丝,我获得了你的关注,我要去通过表达意见,传达我的思想,同时也希望获得你的关注。如果没有互相关注,那么我们之间很产生这样的行为。这个需求也没办法得到合理的解决。

同样,微信的摇一摇,扫二维码,就是为了提供多种与他人之间互动的方式,进而达到希望“表达意见,获得关注,得到认可”这个需求。

2.降低被关注机会、被认可的门槛。

点赞就是实现这种方式的一种创新型交互动作,这也是点赞的成为流行的真正本质所在。

我们不可能向社交的对方一直输出我们的观点或者不可能用言语一直表示在意他。那么,这个时候,“点赞”起作用了。在社交中,我们只要对他的信息轻点一个赞,我们就已经向他表示了认同,表示了对其的关注。点赞能够流行就在于此,通过他人的赞同,表示关注,我们内心得到了满足。同时,点赞那一方,与过去的思考评论,修饰文字相比,是低操作成本的。

所以,产品中为什么有点赞?因为我们需要被认可被关注,而点赞之所以可以流行,就是因为其以一种低操作成本的动作降低了被关注、被认可的门槛。

那么,在互联网中,我们开始看到层出不穷的产品设计点赞。

可是,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需要设计点赞?盲目跟风还是有实际述求所在?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了,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设计点赞机制?

1.社交型产品

点赞原本就是诞生于社交型的产品,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点赞正是重要的互动方式之一。而上文也说明了点赞的社交中的使用。

2.内容型产品

前文已说,点赞是表达认可的方式之一。

那么,内容型产品我们需要设计点赞机制吗?

为了内容信息更好的被打开,我们可能需要点赞。因为多数人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对于我们未知的信息,我们会参考他人的行为,我们会跟从他人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人的点赞而去打开内容,这就制造了信息传达的机会。

那么,你会问,那这条内容信息为0赞的时候,这样的机制是不是无效甚至反而不利?

非也,人生来希望对外表达自己的意见,渴望成为意见领袖。在内容产品面前,点赞这样的行为,变成了一种对内容信息发表自己意见的方式之一。只要你的内容合理,用户内心的赞同感受与归属感自然会给你一个赞,而赞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其他用户乐意打开这样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流行,我们的生活也开始习惯了互联网化,很多互联网行为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我们的操作习惯,比如摇一摇,扫一扫。

如今,点赞也开始生活化。良性的点赞机制确实有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不要忘了当面夸。

不过,这个文章,点个赞呗?

相关文章

  • 点赞机制背后的设计本质

    这个按钮第一次被使用是在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上,意为“赞同,认可”。 facebook开了个好头,让我们也...

  • 打call的门道--点赞&推送思路整理

    从Facebook的大拇指开始,点赞早已深入人心但关于点赞以及其衍生出的触发机制--点赞推送,背后的产品逻辑又是什...

  • 点赞的背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人点赞,时间长了莫名点不点赞影响到自己的情绪,都说这是一种特敏感的表现,...

  • 抖音

    点赞的背后是认同 评论的背后是参与 转发的背后是感动 关注的背后是期待 完播率:用户看完、时长问题 点赞率:喜欢或...

  • 怎样获得更多点赞评论关注转发?

    怎么获得更多的点赞、评论、转发呢? 短视频四原则: 1、点赞背后是感动。 2、评论背后是认同。 3、转发背后是收获...

  • 深度思考法读书摘要

    深度思考: 关注事物本质,探索“背后发生着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系统动力学: 本质 = 模型 x 动力机制 模...

  • 远远背后的点赞

    昨天听了樊登老师《 远远的背后带领 》一书,很是受益。本书的核心理念:非常优秀的孩子,不光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全方位...

  • 3.区块链带来的新世界【拆解《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作者按:我是钱二盈,和你一起学习区块链。欢迎点赞,欢迎评论~~~昨天我们讲了比特币背后的故事——交易的本质和比特币...

  • 只道是无用,愣是不改其,浑然不觉

    点赞也有机制和背后分析,人物的逻辑和生活矛盾,美国老电影中的"服务员和酒吧故事"魅力,人事几分,情故不了。原来我才...

  • 点赞

    我觉得简书的点赞机制需要改革!现在的点赞太过泛滥。 点一个赞,需要相应的能量值,但是,需要的能量值太少...

网友评论

  • 12fc24be96bd:@魏灿健 我的评论是不一定“不是这样子的”阿
  • 魏灿健:@wsccm 我说了就是非也,就是不是这样子的。
  • 12fc24be96bd:@魏灿健 “那么,你会问,那这条内容信息为0赞的时候,这样的机制是不是无效甚至反而不利?非也......” 这一段不是么? 其实我读这一段的时候,没太明白其中的逻辑
  • 魏灿健:@wsccm 全文我没表达赞少会引起负面影响的逻辑。会不会是会错意了,还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
  • 12fc24be96bd:不太理解赞少负面影响那一段

    对于社交型产品:
    0赞可能会导致拥有该信息的用户删掉该信息。微信在这点上做的比较好,因为只有信息拥有者(如A)能看到所有的赞,因为如果不是好友就看不到赞,如果用户的某好友B看到A赞的不多,不多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共享的朋友太少,而并不是实际或赞数不够。这样A就不会因为赞少而删掉该信息,进一步促进了A在朋友圈的分享。微信的这个设计即满足也保护了用户的虚荣心。但我其实不太确定这点设计对多数用户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内容性产品:
    赞多的产品自然比赞少的产品更吸引人去点开。0赞虽然没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但是吸引力少了,对于该0赞产品来说就是相对的负面影响吧。或许你可以说一下你这里的负面影响是什么意思
  • ccbd60c9caf6:概括为UGC。

本文标题:点赞机制背后的设计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uj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