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可惜的《反脆弱》这本书虽然久仰大名,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拜读。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担心会比较晦涩,所以纵然听了八百次,但是却一直望而却步。
先感叹下,人生倘若有健康、有家人、有好友、有书籍相伴,其实就已经是非常圆满的。很多问题,我们看不穿、无力解决,无非读书太少、太窄;更严重的是读完书不去”知行合一“。践行。
教育中,我们常常说,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或者极力的包容、保护孩子。但是这样我们的孩子到底会怎么样?他们会因为如此厚的爱,变的强大吗?变得更有力量吗?变得更加的豁达、更加的有爱、宽容、团结、友善、积极、勇敢吗?
并不会。很多孩子变成了瓷娃娃。一碰就碎,尤其心态。批评不得、说不得、输不起,容不得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价值观,更不用说,不喜欢自己的人。
稍微一点负面的消息,就会让他们奔溃,或者需要安抚,甚至导致心理创伤。
这个情况,几乎是全球性的灾难。
我们孩子的“反脆弱”能力,哪里去了,如何培养?
学习上,我们不敢再给一点压力;老师不敢再说一句重话;哄着做一点是一点,家长还妄想着可以让孩子轻松快乐一辈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如此的福气。
在经济自循环、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们的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极大可能比我们今天的更让人失望,甚至如果不能从平淡、重复、机械、无法上升的工作中寻找快乐时,会深深的价值缺失。
那时,我们这些老的毛都掉了的秃鹰们,还有多少力气保护这些没有见过风雨的小鹰?
这些孩子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生而不凡,注定会比我们有悟性、敏感、能干,前提是,我们要锻炼他们自己,让他们具备“反脆弱”的能力。
不要让你的担忧,变成星星孩子们的坟墓。
是鹰当击长空!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功课,养育是为了最后放手。放手是逐渐放手。我们不是孩子生活的主角,但是我们需要每天让他们明白一点道理,自己去进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每个生命能负责的,最多只有自己。
希望,我们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的“脆弱”,让他们越来越“脆弱”;从小请让孩子逐渐“反脆弱”。
当然,也欢迎我们一起拜读《反脆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