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珠,即降落在树叶、花朵、草丛中的雨水。
《红楼梦》中,“水”是洁净的审美意象,而露水则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代表。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是雪水煮出来的,并且是收藏五年的雪水来煮茶。黛玉问她:“这也是雨水煮出来的?”妙玉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煮雪烹茶,符合妙玉高洁心性。黛玉被妙玉呛为俗人,没有应声。
妙玉并不知道,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看仙草要用干枯了,就用甘露浇灌绛珠草。转世以后黛玉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恩情。无论雪水、雨水,都不及露水,因为饱含真情。
诗歌中露珠和很多情绪相关,蕴含着种种意向。

有苦行厌烦的露水。古诗中对露珠的描述有很多,先秦《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唐·白居易《池上》:“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有悲伤愁闷的露水。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
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早露,去日苦多。”
左思说:“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世间恐怖,莫过于无声息岁月流转。不知何来,欲往何处,上下求索,所见虚惘。
有怜惜欢乐的露水。王昌龄《斋心》:“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女萝等植物覆盖了石壁,溪水幽幽地流着。紫葛、菊花在寒露时娟娟地开放着。早晨喝花上的露水,晚上就静卧在松下,享受轻风。日月洗涤了我的魂魄,天空寰宇都倍觉空阔。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有两个神话故事,让人对露水中的情感印象深刻。
欧若拉是罗马神话中美丽的黎明女神,每天早晨飞向天空,向大地宣布黎明的来临。
欧若拉爱上了一个凡人,明知道不能爱他,却又无法割舍爱情,于是她向宙斯祈求,请求宙斯赐予她的丈夫魔力,永远都不会死,她们就可长相厮守。宙斯准许了欧若拉,但再三告诫,愿望不可收回。欧若拉应许了。
然而,欧若拉忘记向宙斯要求她的丈夫不会老去,又奔去找宙斯,希望宙斯收回愿望。宙斯拒绝了她。
欧若拉伤心不已,她的丈夫日渐老去,痛苦不已,每日呻吟,却不能死去,最后,欧若拉将他变成了蚱蜢,离他而去。
失去了爱人,她以后每日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当她悲伤时,一边飞上天空,一边掉泪,眼泪落下就变成了早晨的露珠。

《伊式物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男子,数年来追求一位难得的高贵女子,一日终于将其偷出,趁着夜色逃走,背到芥川边,正准备过河的时候,女子看到草上的露珠,问男子:“那是何物?”

路途尚远,夜色已深,大雨雷鸣。男子并不知道野外有鬼,让女子在草屋内休息,自己则背着弓箭和箭匣守住门口,心里期盼快快天明,以便回家迎娶女子,不料到鬼早已经进入房中,一口把女子吞入肚子。
女子“哎呀”大叫了一声,声音却淹没在雷鸣之中。
天终于亮了,男子放下心来,女子却不见了,他四处寻觅,没有踪影。于是捶胸顿足,悲痛不已,但已无用。
只是回想起那个女子的话语:“那是何物,可是珍珠?”
“那是露珠,与你同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