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
1.來訪者客體的早期的客體關係,與早期的養育者之間的依戀關係對後期的成長是有關聯的。
2.來訪者一直只用文字去交流,28次了,說明了關係建立的還不夠穩固,可以嘗試用別的方式去咨詢,語音或者視頻。文字太片段話,咨詢師不是很好理解,或者來訪者本身是不完整的,刻板單一的。
3.這類有診斷精神分裂的孩子,是要服藥的,同時在平緩期才可以做心理咨詢。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來訪者為了讓自己優秀,學習優秀是做出了很多犧牲,比如放棄休閒娛樂。
讓為她讓他自己被看見不得不達到自傷或者要傷害他人的方式被人綁起來,像一個瘋子一樣。
所有的防禦機制已經讓她達到這種地步。
4.我們去試圖理解她,做個案概念化,更好的幫助來訪者。
早期客體關係:
父親沒有能力照顧她,
母親沒有時間照顧他,被忽視。
爺爺:經常打他,很害怕他但又擔心爺爺不給他物質上保障。
對老師既害怕又不敢接近,對其他人也是如此。
早期被其他孩子欺負,怎麼樣去反抗呢?
怎樣支撐她走下去呢?有沒有精神支柱或信念。
“我要優秀,這樣大家都會喜歡,要不然沒有一點用,沒人喜歡。”“沒有人能夠幫到我。”
這樣的自我信念其實就是他內在自我回投射到外面世界。
可以這樣說,早期的客體關係形成的互動,模式,信念都會投射在當下的外界現實世界中。
5.當務之急,要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充當一個穩定的客體,讓來訪者可以既有母性的抱持,穩穩的接住他的情緒,像一個容器一個。同時,把來訪者的潛意識意識化,在咨詢室內形成一個新的應對模式或者方法,教會他,這樣他就可以慢慢去拓展遷移外在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