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重在强调“心”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让人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强调的就是“养心”。如何养心修心呢?
其一,心灵课程学习培训。网上,这类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梧桐老师的幸福村授课和喜马拉雅音频节目,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其二,借事修心,借假修真。通过经历一些具体事情,总结经验教训,使心灵得到成长,这是修心养性的有效途经。
其三,宗教信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遁入佛门,是修心实践的最直接途经。
修心养心的意义何在?归根到底在于获得幸福感。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取决于内心的感触感受。
“相由心生”体现在健康上就是,疾病之相,由情绪产生,“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当心里产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过度时,人就病了,过犹不及,过是实证,不及虚证。因此治病,不是单纯解除身体病痛,重要的,是从因上入手,找到原因,釜底抽薪,标本兼治。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一念即转,一切皆变。生命不息,修行不止,修好这颗心,守好这颗心,不放松不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