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

作者: 入虚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18:20 被阅读25次

隐晦卷一.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

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

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

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

上焉者守之以道,虽处亢龙之势而无悔。

中焉者,守之以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仅保无过而已。

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诛即废,鲜有能保其身者。

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刀;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

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矣。

处晦卷二.

夫阳无阴不生,刚无柔不利,明无晦则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废。

合则收相生相济之美,离则均为无源之水,虽盛不长。

晦者如崖,易处而难守,惟以无事为美,无过为功,斯可以免祸全身矣。

势在两难,则以诚心处之,坦然荡然若无事然,勿存机心,勿施巧诈。方得事势之正。

物非苟得则有患得患失之心,而患得当先患失,患失之谋密,始可得而无患,得而不失。

音大者无声,谋大者无形,以无形之谋谛有形之功,举天下之重犹为轻。

事之晦者或幽远难见,惟有识者鉴而明之,从容谛谋,收奇效于久远。

祸福无常,惟人自招,祸由己作,当由己承,嫁祸于人,君子不为也。

福无妄至,无妄之福常随有无妄之祸,得福反受祸,拒祸当辞福,福祸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养晦卷三.

夫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拟于人事则珠难形辩。

或曰:“‘君子以自强不息’何用晦为?”此言虽佳,然失之于偏。

天有阴晴,世有治乱,事有可为不可为。知其理而为之谓之明智,反之则为愚蠢。

晦非恒有,须养而后成。善养者其利久远,不善养者祸在目前。

晦亦非难养也,琴书小技,典故经传,善用之则俱为利器。

醇酒醉乡,山水烟霞,尤为养晦之炉鼎。

人所欲者,顺其情而与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后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养晦,用发其光;小人养晦,冀逞凶顽。晦虽为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则悦安,心非悦愚,悦其晦也。

愚如不足,则加以颠。既愚且颠,谁谓我贤?养晦之功妙到毫颠。

谋晦卷四.

若夫天时突变,人事猝兴,养晦则难奏肤功,斯即谋晦之时也。

晦以谋成,益见功用,随匪由正道,却不失于正,以其用心正也。

谋晦当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

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势在必行,则假借行之势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

破敌谋、挫敌锋,勇武猛鸷成不如晦之为用。

至若万马奔腾、千军围攻,我困孤城,勇既不敌,力不相侔,惟谋惟晦,可以全功。

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

负君子之重名,偶行小人之事,斯亦谋晦之道也。

己所不欲,拂逆则伤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则同欲,无逆意之患矣。

人欲不厌,拒之则害生,从之则损己,姑且损己从人,继而尽攘为己有。

居众所必争之地,谋晦以全身,谋晦以建功,此又谋晦之大者也。

诈晦卷五.

诈虽恶名,亦属奇谋。

孙子曰:“兵不厌诈。”施之于常时,人亦难防。

运诈得理,可以成晦焉。

直道长而难行,歧路多而忧亡羊,妙心辩识,曲径方可通幽。

诈以求生,晦以图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难行也。

操以诈而兴,莽以诈得名,诈之为术亦大矣,随贤人有所不免。

厌诈而行实,固君子之本色;昧诈而堕谋,亦取讥于当世。

是以君子不喜诈谋,亦不可不识诈之为谋。

人皆喜功而诿过,我则揽过而推功,此亦诈也,卒得功而无过。

君臣之间,夫妇之际,尽心焉常有不欢,小诈焉愈更亲密,此理甚微,识之者鲜。

诈以非易为也,术不精则败,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避晦卷六.

易曰:“趋吉避凶。”

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

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无患焉。

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则彼无所措手亦。

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则危,释之之道谨忠而已。

如若避无可避,则束身归命,惟敌所欲,此则不避之避也。

避不得法,重则殒命,轻则伤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

古来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别有乐天也。

避之道在坚,避须避全,勿因小缓而喜,勿因小利而动,当执定深、远、坚三字。

心晦卷七.

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

鼎革之余,天下荒残,如人患赢疾,不堪繁剧,以晦徐徐调养方可。

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

夫士莫不以出处为重,详审而后决。出难处易,以处之心居出之地,可变难为易。

廊庙枢机,自古为四战之地,跻身难,存身尤难。

惟不以富贵为心者,得长居焉。

古人云:“我不忧富贵,而忧富贵逼我。”人非恶富贵也,惧富贵之不义也。

兴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者近乎天道矣。

用晦卷八.

制器画谋,资之为用也,苟无用,虽器精谋善何益也。

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辩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

欲择时当察其几先,先机而动,先发制人,始可见晦之功。

惟夫几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壮大可识,机已逝于九天,杳不可寻矣。

是故用晦在乎择时,择时在乎识几,识几而待,择机而动,其惟智者乎?

相关文章

  • 出郊

    明 杨慎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者:杨慎,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之一,明朝中期名臣杨廷和之子,杨慎在经...

  • 杨慎

    隐晦卷一. 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 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

  • 杨慎

    他是一位才子 留下了许多文字 写书,品画,读诗 得意、失意 不过如此 批朱判陆 正是儒家根底事 仗义死节 终成愤懑...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功过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

  • 苏轼说,此人作品混入李白诗集中,能以假乱真

    前言 继续欣赏杨慎的《词品》,终于,杨慎不评价某某第一了。 今天看的这一小段,杨慎介绍了一位宋朝的诗人,这位诗人与...

  • 宝玉送黛玉旧帕是什么含义?

    “赠帕”,源起自明朝诗人杨慎招贬谪,其妻工诗文,思念夫婿又怕因书致祸,所以她寄了一方白帕与杨慎。 杨慎手持素帕,反...

  • 杨升庵:回蜀省亲返滇南,三峡吟唱“竹枝词”

    朋友,知道明代三才子么?他们是杨慎、解缙和徐渭。杨慎,乃三才子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武宗正德六...

  • 曲调•临江仙

    词~杨慎 书~范乘风

  • 杨慎词

    杨慎词《清平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tw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