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一些书、写一些文字、做一些思考......这些在往常觉得吃力,总要因工作繁忙、时间不够而一再拖延搁置的事情,在现在规划出一片空间,找到自己的节奏后,却也是能够完整去落实到实地的。
当我把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开始实施起来,我发现当一个人真正在一条路上行走起来,才会更清楚看到自己的方向,也才更有信心去看到希望。
以前会在还没踏出第一步时就被外界的一些因素干扰,会抱怨时运不济,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别人的条件,会怀疑自己做这件事的效果,久之,就让时间在这些纠结矛盾里溜走,徒添了烦恼,到头来做了无用功。
之前在写作阅读方面就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还把自己的无所结果归结于不友好的外界环境上。会觉得要是自己也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就好了,要是自己也有那些人的能力才华就好了。
而那些在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阅读写作,锻炼自己能力的人,在我犹豫拖延的时间里,他们早已走得更远,而我还是停留徘徊在原地。
后来当我也开始去追逐他们的步伐,将烦恼纠结撂在行动之后,我深刻知道:
我们面前最大的阻碍,并不是环境时运,并不是你与他人的差距,那个最大的阻碍不过是自己罢了。
你首先要去转变心态,突破那个畏缩、不自信、自卑犹豫的自己,才能够去创造新生的。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却需要勇气,去反复练习,才能有所价值意义。
毕业刚进入社会工作时,有一段时间是比较迷茫的。
当看见有背景有资源的同学,顺利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的时候;当看到那些多才多艺的女孩儿,自信美丽又善交际的时候;当怀疑自己四年的勤奋学习,也只不过是一纸证言的时候……自卑、羡慕和愤世嫉俗的情绪纷至沓来。
因他人的完满结果而抱怨命运不公,为别人的完美形象而一次次去审视原生家庭的缺陷,那然后呢?
那个出生于富豪家庭的同学,毕业后略去择业面试的过程,好像轻飘飘就可以过上安逸舒适的人生。
而你羡慕了,抱怨了,自卑了,也依然是停滞不前的那个你。
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杨熹文说,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输在了起跑线,而是承认并纠结于世间的不公,而忽视了个人努力的作用。
是啊,普普通通的我们,谁不曾有过一瞬间不公平的感受。你再拼命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别人一出生就坐享其成了。
但是,我们应该去与他们比较吗?
人生终究还是自己的,自己的道路在自己的脚下。
与他人比,自卑、不自信。
不如与自己比,牢牢去抓住自己身上的“努力”这一强有力的资本。
世间有两件事是公平的。一件是人人拥有24小时,另一件,是每个人都拥有随时做出改变的能力。
有人在物质充裕精神富足的世界里一路狂奔。
有人在贫瘠的荒原上坐等馅饼怨天尤人。
人与人的差别,就来源于态度。
(by杨熹文)
我想正是如此。
我们会在与他人的比较里,为那些落差感而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但我们每个人也依然有自己的时区和行走方向。
该去抱怨纠结自己的出身问题,还是从此放眼于自己的人生出路问题,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选择。
停步抱怨或是开始前行?一个人不管怎么说,始终都要去直面现实的。
而我们在此,都不应该去忘记了:我们人人都拥有一天的24小时,都能凭借奋斗努力去突破自己。
你若不把这放在心上,那么那些付诸行动的人就会把你狠狠甩在后头。
我想起大学里那个女同学。她普普通通,没有资源背景,但她深知改变人生轨迹的有效途径就是努力学习。
她把一天过得充实,她踏实刻苦,自律坚强。后来她拿国奖、考上研究院、成功发表sci,未来可期。
在我们偷懒拖延又抱怨时运不济的时候,她早已褪掉最初的青涩,变得坚硬起来。
当你看到一个与你无多少差别的人,将你怀疑的东西真正切切实现了,或者是那个本就是领先于你的人,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跑到你的更前头去了。那一定会让你更不安、惭愧吧?
原地打转or破冰前进?在现在,我会义无反顾去实施后者。
时间,还有可以靠自己去创造的能力,这是我们能抓住的、改变自我的珍贵法宝。
多少次的愧疚、茫然之后,是不是也该让自己清醒起来:
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是,扬帆掌舵,去将自己的那艘船运行起来了。
-The End-
图片:pexels








网友评论